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初盛唐之交,陈元光《龙湖集》在诗歌题材、审美趣味、诗歌风格等方面均有所突破。《龙湖集》记载了诗人在闽地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对于以想象为特征的初唐边塞诗歌,是一种题材的发展。《龙湖集》出现了由雅趋俗的审羡变化,在诗歌当中展现闽南一带人民淳朴的民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开拓了诗歌视野。《龙湖集》与初唐宫廷浮弱的文风不同,展现了清新刚健的新诗风。《龙湖集》是“盛唐之音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汉族南方诸族群中的“福佬人”,其“福佬”的名称系由历史上的“福建夷獠”转化而来。六朝永嘉之乱、侯景丧乱,使大批中原难民辗转流入福建和广东东北部地区,开了蛮汉交流的先河;唐初闽南粤东地区发生的“陈元光平蛮”,促进了福佬先民的酝酿;隋唐时期泉州“市井十洲人”的出现,及由泉州土著与中原江淮移民两种语言融汇而成的泉州方言的基本形成,则意识着福佬族群已基本孕育成熟。  相似文献   
3.
何池 《漳州师院学报》2002,16(4):64-67,83
唐朝陈元光将军奉命领军平乱,建置漳州,并在民族融合、传播技术、兴办学校、发展经济、倡导文化等方面殚心竭力,颇有业绩,对闽南文化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4.
开漳圣王文化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三十年来,研究者们对开漳圣王陈元光入闽开漳治漳、陈元光的籍贯身世及其《龙湖集》真伪、开漳圣王信仰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取得较丰硕的成果.但研究中还存在不足与欠缺,应加强开漳圣王文化内涵、开发应用及其他诸如历史遗迹、故事、传说、陈元光部将僚属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元光将军的一生贡献给闽南的开发与建设。殁后陈元光被百姓信奉,被朝延封锡。宋以后其“神迹”大显,民间更为崇信,运渐形成以开漳圣王为核心,以其直系亲属为辅助,以部将僚属为拱卫的信仰体系。其特点有四:一是众认其祖,跨越血缘关系;二是庙宇广布,超出邑郡范围;三是亲属部将,共享奉祀香火;四是融入民俗。民众世代传承。  相似文献   
6.
闽南地区民间盛行的陈元光神祗信仰,是祖先崇拜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宗族性和地域性。就其宗族性而言,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由家族、宗族向利益族群扩散,进而演化成为区域性共祭的民间信仰神祗。而就其地域性而言,陈元光信仰必然会随着俗民群体的迁徙传播到其他地域。  相似文献   
7.
陈元光,河东人,武周时期岭南首领、右鹰扬将军,奏请设置漳州。陈元光之母吐万氏是代北鲜卑族后裔,其妻种氏也来自北方。《元和姓纂》、宋代漳州地方志、漳州府首部府志均能秉笔直书明确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直到万历元年《漳州府志》出现陈元光的祖先从河东迁居光州固始的记载,《闽书》、康熙《漳州府志》更直书其是光州固始人。陈元光是光州固始人的说法实则与明代卫所军户有关,漳州卫所军户为凝聚人心,采用宋代以来闽人祖溯光州固始的策略,导致《大明一统志》中出现陈政、陈元光是光州人的记载,从而为新时期河东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