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英语谚语内容十分广泛,且具有言少意多、言浅意深、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观点鲜明等特点,是美学修辞的典范,是英语语言的瑰宝,是英语民族智慧的结晶英谚中大量使用修辞格,英谚的修辞功能,概括起来说,体现在通过对照、反复、押韵、比喻等修辞手段使之达到流传久远的目的。本文主要就英语谚语中的比喻修辞进行探讨,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讽喻、换喻和提喻。  相似文献   
2.
高轶妹 《科技信息》2007,(28):203-203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正确使用谚语,有极大的作用: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表达能力;了解西方文化;促进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3.
日语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体现人们的经验和智慧的谚语,这些谚语也反映了日本民族的文化积淀.本文就其中和人们日常饮食密切相关的一些谚语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其中所反映出的一些日本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4.
郑帅 《科技信息》2007,(32):148
谚语是各国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不断积累起来的,是语言的精华,文化的沉淀。本文拟从谚语的内容、取材、历史渊源、阶级、宗教等方面,对英汉言语的民族特色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颜色词构成的习语、谚语和名字等此类颜色词的使用特点以及颜色词所具有的比喻、夸张、象征等修辞特点的描述,使我们了解到这些丰富的颜色词汇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活泼生动,凸现了语言的张力.因此可以看出颜色词是语言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翻译难,谚语翻译更难。同其它一切翻译一样,谚语的翻译是由理解和表达两个环节构成的。本文以美国著名语言学家H.P.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理论为基础,以笔者手头的几本英汉对照谚语集中出现的大量误译为实例,运用语用学理论,阐述了翻译英语谚语既要考虑其生动形象、喻义深刻、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也要重视其承载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指出了对谚语的理解应该包括其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同时也要考虑谚语的义域范围,包括谚语的基本意义、附加意义、褒义和贬义等;对谚语的表达应重视译出谚语用语的雅俗、谚语的民族色彩以及谚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武世花 《镇江高专学报》2003,16(4):49-51,54
中英两国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流传在两国的谚语也都浩如烟海。由于谚语都有较强的民族性,因而各民族文化特点的不同导致两国谚语的差异。论文从地理、历史、宗教、文学等角度对两国的谚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谚语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有的还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本文针对英语谚语的翻译,提出了一些常见的翻译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套用同义汉语谚语、直意译结合法。  相似文献   
9.
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比较分析英汉谚语的形合与意合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并根据其共性和个性的特点,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英汉谚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谚语是人类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过程中集体创造的,通俗易懂的固定语句。谚语从民众生活中产生的,具有教训性的语言,语句简短且顺口。例如:欲速则不达。中国的谚语大多数都产生于古代的思想家的话题以及故事并逐渐演变为对人性的培养起到“启迪”和“指导”作用的谚语。日本谚语受同根同源的中国文化的影响较大,日本的教育界和出版界对含有“警示”“教训”“经验”的谚语非常重视,通过普及谚语来培养日本人的谦逊、自身修养的道德感觉,从而达到对“人性”的培养,提高整体国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