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迪法克系肉鹌鹑的种蛋进行人工孵化实验,观察胚胎发育的形态变化及环境因素对发育的影响.a.取入孵2 h至16 d的活体胚胎,经固定、染色和制作整体装片或标本后观察.结果显示鹌鹑胚胎在入孵前已发育,产卵28 h原条已明显可见,入孵 14 h后原肠胚形成,入孵36 h,脑泡和心包出现,入孵96 h,神经胚完成,孵化16 d左右,器官完全形成,发育成雏鸟出壳.b.将种蛋分7组进行孵化,观察和比较了4种环境因素对孵化和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消毒可防止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感染造成死胚;2)及时翻蛋和常换气可防止缺氧和CO2中毒;3)温度过低(35~36℃),造成鹑胚孵化慢,生长发育迟缓,出雏后易死亡;温度过高(39~41℃),造成鹑胚孵化快,但发育不良,出雏后也易死亡;4)相对湿度过低(45%以下),导致胚胎严重失水死亡;相对湿度过高(75%以上),导致缺氧甚至闷死.上述结果为增加养鹑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应用基础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选择寄生于刺鲳中的日本棘叶绦虫(Echinophallus ja ponicus)(假叶目;棘叶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活史早期发育阶段进行了观察。通过对成虫子宫中虫卵及体外培养虫卵的观察发现.其虫卵为完全卵裂、胚胎发育的主要过程在子宫外完成,为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3.
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功能染色体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和其他物种染色体组测序工作的完成 ,人类科学最大的任务就是阐明数以万计的基因的生物功能。人类和动物生命周期都从受精卵开始 ,然后一步一步地发育成具有多元组织和器官的生物体。在胚胎形成过程中 ,伴随着基因生成物的协同运作 ,基因按其固有的程序陆续显现出影响 ,从而决定并实现整个人体程序。如果使用适当的动物做模型的话 ,可以加速胚胎功能染色体组的研究。斑马鱼就是这项研究一个很好的模型。斑马鱼最大的优点就是产卵多、体外胚胎发育、体积小、容易养活 ,除此以外 ,很多的分子、细胞、胚胎和基因操作在斑马鱼身上都很容…  相似文献   
4.
锌指蛋白基因家族是人类最大的基因家族之一,目前已知的很多转录调控因子都是锌指蛋白成员^[1]。初步克隆了一个与RBAK基因有着高度同源性的人类C2H2型锌指蛋白新基因,经国际基因命名委员会批准命名为ZNF325,此基因位于染色体7p22,长2697个碱基,含5个外显子,在基因组DNA上长15kb。它编码的蛋白质全长462个氨基酸,含15个C2H2型的锌指。Northern Bolt分析表明该基因在人类早期胚胎的各个组织中普遍表达,在肺和脑中的表达水平最强,但在肝中的表达随着胚胎的发育而逐渐减少。它的结构和表达特征预示着它编码的是一个具DNA结合功能的转录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5.
文中首次报道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胚胎发育的研究结果。记述了卵的形态结构与成熟分裂,受精卵的卵裂,囊胚层,带及胎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牛体外受精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了成分明确的体外发育培养系统.通过在体外发育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1、5、10 ng/mL的VEGF,对868枚胚胎的发育能力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添加1 ng/mL、5 ng/mL、10 ng/mL VEGF的各实验组卵裂率分别为61.99%、75.69%、76.81%、68.92%;8-细胞期发育率分别为51.82%、61.21%、65.41%、63.40%;囊胚期发育率分别为27.74%、24.85%、23.90%、22.88%;囊胚孵化率分别为5.11%、4.85%、5.66%、3.27%.添加1、5、10 ng/mLVEGF与对照组比较,卵裂率、8-细胞期发育率有所增加,囊胚期发育率和囊胚孵化率表现下降趋势,但实验组与对照组间上述几项发育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距今大约5亿年的寒武纪,生命个体发育发展的完全生命周期在当今的古生物研究者那里一直是缺失的。而今,北京大学的古生物专家从寒武纪的胚胎化石中发现了无脊椎动物蠕虫从受精卵到卵裂(孵化)整个胚胎发育全过程的化石。这一研究成果,离描述5亿年前完全生命周期的预言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8.
花(鱼骨)胚胎发育及卵黄囊仔鱼形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种处理方法对花的胚胎发育进行连续观察,并对其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进行初步观察与测量。观察结果显示:(1)花胚胎发育可以划分为22个明显的时期,包括7个主要的发育阶段;(2)在(20±1)℃条件下,仔鱼在出膜后的第3天开口摄食,卵黄囊在第7天基本消失,此阶段仔鱼的全长平均日增长率为4.67%,而以第4天增长最快。该实验结果将为花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特别是为仔鱼在营养转换阶段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陕南早寒武世磷酸盐化囊胚期及原肠胚期动物化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华洪  陈哲  张录易 《科学通报》2004,49(2):177-180
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卵及其早期发育阶段的产物在探讨生物分类和系统发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却常常难以保存为化石或难以辨认, 因而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 陕南早寒武世宽川铺段(灯影组顶部)发现大量磷酸盐化的球状化石标本, 其中的一些保存有十分精细的超微结构, 可以辨认出一个卵膜内的受精卵经可能的胚盘形成、囊胚发育、胚盘扩展形成原肠胚直至胚胎的组织分化和幼体孵化的较为完整的演化序列. 这一发现及进一步研究将为早寒武世早期后生动物起源、分类、辐射演化及个体发育提供不可多得的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10.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对水生生物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是一种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的促生长剂 ,但其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 ,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会对环境构成潜在危害 .采用斑马鱼和鲤鱼作为生物材料 ,分别研究了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对鲤鱼肾细胞DNA的损伤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 ,96hrLC50 为 1 996.87mg/L ;胚胎发育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96hrEC50 为2 2 1 .2 0mg/L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 ,喹乙醇能引起较大的DNA损伤 ,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并在设定的剂量范围内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