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旅游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开发既可能破坏区域生态环境 ,又可以通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二者的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亟需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为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理论,探讨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框架结构,根据这一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以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得出了若干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3.
旅游镇发展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状况、市场条件和旅游地形象等角度对旅游地发展定位进行研究,并以黄山市汤口镇为例进行旅游城镇发展定位分析,提出汤口镇应成为黄山风景区和徽文化旅游带的主要生活服务基地和旅游接待基地,同时大打“亲水牌”,加强本地水景资源的深度开发,成为黄山风景区景点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证研究的重要领域.生态旅游地类型很多,自然保护区是开发生态旅游的重要地域类型之一.本文从自然保护区的特殊性出发,分八大类设置了70项评价指标,比较系统地构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5.
普陀山国内旅游者特征及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普陀山国内旅游者人口学特征、国内客源地空间分布特征、旅游者动机和行为、旅游效果,以此为基础,论述了普陀山国内旅游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视市场细分研究、塑造鲜明旅游地形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等旅游产品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6.
旅游地演化指的是旅游地系统内部构成要素及要素结构的交替演变促使旅游地系统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生渐变或质变的过程。基于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旅游地演化研究是旅游地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随着旅游发展以及旅游研究的深入,原有理论的不足愈发明显,难以解释更深层次更为复杂的旅游地系统演化,理论提升与创新十分必要。回顾国内外旅游地演化已有研究,详细归纳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传统理论的提升与创新基础上,指出针对旅游景点景区、旅游区、旅游城市以及旅游城市群等不同尺度旅游地,可以分别采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经济地理演化理论研究其演变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分析——以枣庄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居民以城市周围为目的的近距离旅游日益增长状况,选取枣庄5区1市49处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旅游活动性质将旅游地分为5种类型.因枣庄组群城市特征选取枣庄汽车总站和滕州火车站为中心,分别对49处旅游地数据进行城市中心距离、回转半径法与空间分布曲线等旅游计量地理研究,从而得出枣庄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的空间结构特征.提出了枣庄环城游憩带的"一轴一廊,两翼辉映"的环城市游憩空间格局建议.  相似文献   
8.
借助SPSS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居民的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及感知差异形成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文化景观变迁感知主要表现为对“旅游对梯田影响”、“歌舞表演因子”、“服饰与精神信仰”、“节庆习俗”等9个方面的感知;不同个体特征对社区居民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的作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旅游经营情况及意愿、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对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差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旅游热潮涌动,各地纷纷开发旅游项目,但是大多数旅游项目的开发都缺乏严格的论证。对旅游项目开发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开发规划和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项目决策的成功率,促进投资决策的科学化。要重点论证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进行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做到有的放矢,使旅游开发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作为旅游活动"六要素"中核心"游"的空间载体旅游地,其发展情况决定了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兴衰。要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必须根据旅游地的实际情况寻出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影响青城山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子尤其是对阻碍其发展的限制因子,认为旅游资源、市场区位等是其发展的促进因子,而旅游产品、空间竞争则是其发展的阻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