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5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什么叫龙根苗?台湾出版有关兰花书籍,注释提到“龙根苗”一词,说不少名品,都可以从龙根苗培育出来,国内有人为寻龙根苗竞挖地3天。兰花为什么有龙根苗,龙根苗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才能寻找到,令兰友们颇费思量。要了解这一问题,须先从兰花种子长成小苗发育过程说起,兰花种子如花粉上亿粒, 当种壳爆开,种粉随风飘散,飘落山间林谷中,适合它温湿条件下,春兰、夏兰的种子发芽后,在土里的时候首先形成一段“根状茎”即菌根,生长到接触地面时,茎端才长出小假球茎,再从小假球茎生长根叶,伸出地面。这带有根状的小苗,台湾兰界惯称“龙根苗”,即大量有关著作中所说的“根状茎”。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提取树兰花浸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33-55℃,10.0-24.0MPa范围内测定了超临CO2对树兰花浸膏的溶解度,研究了传质过程的影响因素。树兰花适当粉碎,能有效地提高过程传质速率,提高产品收率;超临界CO2中溶质浓度随CO2的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科学世界》2009,(8):37-39
在进化上,兰科植物是成功的物种,还是逃避竞争的物种?是不是所有的兰科植物都很娇贵?怎样有效保护“性情各异”的兰科植物,它们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站在兰科植物研究最前沿的科学家罗毅波博士向我们讲述了兰科植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4.
罗毅波 《大自然》2011,(1):8-12
2007年7月,我们研究组受云南兰友的委托对当时颇受争议的一个兰花品种——“大唐盛世”——是自然产生的变异品种(俗称“下山兰”或“下山草”)还是人工杂交培育的品种(俗称“科技兰”或“科技草”),利用分子手段进行了一次评估和鉴定。  相似文献   
5.
光是将苦力骗来还不算完,一不小心露出马脚,这些昆虫肯定会头也不回地飞走。因而早就想到了这点的骗子——兰花,专门配备了强迫昆虫苦力传粉的装置。在纹瓣兰的花瓣上会有一些纵向的条纹向花内延伸。在蜜蜂看来,这些条纹就是将它们引向花蜜的路标。可惜最终也尝不到一丝甘甜,当它们悻悻离开时发现问题来了,本来唇瓣在它们降落时被压下来,寻蜜通道的入口会变得很宽松,随着蜜蜂向前拱,重心位置改变后的花瓣微微抬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文明古镇沙湾,人们爱兰、赏兰、养兰源远流长,培育出许多兰心蕙质的文明人,古有文人雅士,现有养兰企业家、雕塑家。现在更是把兰花种植作为三高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这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地方资源,无不时刻冲击着,震撼着,感动着我们这一群受过新一轮课程改革新理念洗礼的教育工作者。为此,我们定下了开展兰花实践探究,开发本土课程资源课程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达尔文开始,在随后的200多年时间里,兰花一直是进化生物学家关注的焦点,对它们的观察和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1903年,喙长25厘米的天蛾的发现,证实了达尔文关于彗星兰传粉者的预测;2003年,眉兰花香成分的测定,证实了这种兰花是依靠释放假的“性激素”来诱骗雄胡蜂传粉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让我们逐步认识了千奇百怪的兰花。  相似文献   
8.
中国兰花,指兰科兰属植物中地生兰,即常见栽培的春兰、春剑、寒兰、建兰、墨兰、蕙兰、莲瓣兰等,其姿态秀美,芳香馥郁,被古人誉为“香祖”、“天下第一香”,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也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我国为兰花资源大国,兰花文化十分发达,但中国兰的产业化生产却起步很晚,  相似文献   
9.
密花石斛菌根菌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引自福建的密花石斛根部直接分离,得到真菌一株,经鉴定属镳刀属菌株,在兰花菌根菌种类研究工作中尚属首次报道,将该菌进行液体培养,经检测未发现有维生素B1,却在其菌丝抽提液和菌培养液明显检测到赤霉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物学特性、传统习惯、历史史实等方面,对凉山彝族吸食的兰花烟进行考证和研究,并对立山彝族传统文化中不健康的烟文化内容,结合现代思想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