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7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amount of interest in modeling virus propagation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 group-based infection mechanism of computer viruse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and the selection of infection function in virus propagation modeling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This paper describes a point-to-group (P2G) infection mode to describe virus propagation in networks with information sharing groups. Simulations compare the constant infection and I-type infection functions with the new E-type infection function in the small-world-network environm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type infection function shows superior performances to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I-type infection function in modeling the P2G virus infection mechanism and the I-type infection function shows better performance in modeling the random infec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2.
Two classical theories,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and the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IDT), were integrated into a model for analyzing individu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adoption behavior. In this IDT-TAM framework, the perceived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are categorized as subjective evaluation, objective conditions, and interaction factors. The cognitive mechanisms that drive user IT acceptance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patterns through which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individual user IT adoption behavior. The model was tested using an empirical survey regarding the adoption and use of e-mail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alysis illustrate that the model provides meaningful insights for understanding, explaining, and predicting the IT adoption behavior of Chinese users.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多需求的k 服务器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研究了问题空间为k+2时的一个特例:即在任一时刻点都同时有两个服务需求提出.给出了此特例的工作函数策略,进行了相应的策略分析并给出了竞争比的证明.关于成对及多需求k 服务器问题的一般情形的策略设计及理论证明仍然是公开问题.  相似文献   
4.
行为建模角度信息技术采纳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为建模角度的信息技术采纳研究是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重要分支。对1989年至2006年上半年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七本国际顶尖期刊中检索出的120篇相关文献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关于这一领域研究发展历程和新兴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以期帮助国内学者更全面的了解国际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是团队高效运作的基础.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数据分析手段实现协同效应以团队绩效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协同效应的测量较为困难,现有研究中往往主要考虑团队成员的个体信息,将协同效应作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因素,而未将其纳入整体研究框架中.本文选择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作为研究情境,对篮球团队的协同效应进行定义;并提出三种算法,从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历史角度出发量化估计团队的协同效应;基于此提出考虑协同效应的团队绩效预测方法,从而指导团队构建.实验表明,考虑协同效应的团队绩效预测方法能够解决传统方法对团队阵容构建支持不够的问题,并实现较高的团队绩效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正>企业信息管理学科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全面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加工、分配、查找、传输的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系统服务于组织决策的制定、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与规律。其学术研究包括两个相互关联而又各具特色的专业视角:技术视角和管理视角。技术视角主  相似文献   
7.
模糊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表达和处理不确定信息是现代智能和柔性系统的基本特征。人作为管理和决策的主体,在思维、判断和问题求解中时时要和不确定信息打交道。一类不确定信息是出于随机现象,可以基于现代概率统计原理和贝叶斯理论来处理。另一类不确定信息是出于概念上的模糊性,通常可用L.Zadeh的模糊集合理论(简称模糊理论)来处理。模糊理论是新兴软计算(SoftComputing)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对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的容忍。概念上的模糊性常常表现在不能用严格的边界线进行概念的定义。比如,如何理解和定义“大数”的概念。如果认为50是一…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初期接受扩展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技术接受模型(TAM)以及有关信息技术采纳方面的其他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在中国环境下针对使用者信息技术初期接受的扩展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在某商学院内,针对本科新生对某英语电子学习系统的初期认知和接受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回收的121份有效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统计方法,对该信息技术初期接受扩展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中提出的多数因素对使用者的近期使用意图和远期使用意图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显著影响,该模型对于个人用户初期信息技术采纳行为具有较好的解析作用.在此基础上,可展开跨时间维度的纵向跟踪调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仿真振动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选择合适的小波分解尺度和小波类型,得到能够反映振动特征的小波系数图。由于系数图不能定量地反映机组振动强弱,需要人工介入辨识;于是在信号的特征提取中,引入"灰度矩",并把一阶矩作为定量指标,发现灰度矩数值能定量表征振动信号强弱。基于此理论方法,结合云南某水电厂的实际振动数据,提出一种建立水电机组振动区的新方法;并以上导水平摆度的振动数据为例确定出该机组的振动区;该方法比传统的仅仅通过振动峰峰值确定振动区方法更加准确,没有遗失振动的大量信息;而且以机组自身振动为参考标准,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大量移动手机应用(Apps)存在重叠性功能特征,大量用户评论和多个标签,给市场机会发现、开发应用集成和应用选择带来困扰.本文提出基于文本挖掘和相似度网络融合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挖掘框架:基于功能描述文本、用户评论、分类标签分别构建个体相似度网络;将从不同信息视角得到的相似度网络进行非线性融合;用聚类验证融合网络有效性,将其用于发现不同移动信息服务模式.最后实验抓取2451个Apps,多视角特征融合方法克服数据水平差异和噪音,集成互补信息.融合结果用于聚类,在归一化互信息和准确率指标上都有显著提升,准确发现地图导航、火车汽车票、打车专车、公交查询等主流移动信息模式.研究成果为发掘市场机会和竞争者提供事实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