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图揭示普利高津关于自然法则的新表述的重要科学和哲学意义,认为普利高津以基于对自然的概率描述来包含时间之矢,给出宇宙演化特性的描述的论证,是建构科学的“演化实在论”的重要尝试,其中,以时间之矢取代“原子”的地位,以概率取代确定性,深刻改变了科学关于实在的观念。同时,这一科学的新表述代表了科学发展的新的精神和趋向,即从理想化的抽象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从简单的机械与物质回归到生命和人性。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达中国的"象思维"只能是"象语言","象语言"的逻辑不是形式逻辑,而是"象数逻辑"."象数逻辑"通过"取象去形",以"无形之象"追摹自然变化之序而创立推演体系,包括比类推理与太极推理两大推理法则,且深涵价值底蕴.中国"象数逻辑"较之西方形式逻辑与辩证法,更具本原性,内涵更丰富,包容性更大,其以"象数算法"为基础,但蕴涵其中,并未分化成为独立学科.而中国古代数学本为体用不二之完整体系,洛书、周易之"象数算法"与中国古代数学之"机械化算法体系"一脉相承.吴文俊对中国古代数学的继承创新,不仅对人类数学史,对当今数学发展意义重大,而且也为今天创建现代的中国语言学、逻辑学,为中国科学的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与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3.
系统生成论体系与方法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图从生成论的自然观出发,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从系统论到混沌学,直至复杂网络研究的这一系统科学之学科群,重新梳理、认识各学科之间的互相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建构生成论的系统科学体系。文章以超循环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复杂系统生成的基本机制,并由此推出生成性系统的重要特征。试图突破西方传统的还原论,提出系统生成论的方法论原则——“复元论”或“探源论”,为系统科学的生成论研究方向寻找统一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奇怪吸引子是了解与把握混沌的关键,它在当代科学所建构的相空间与数学转向的背景下涌现,揭示了系统生成的过程稳定性与目的性因果律,从混沌边缘到奇怪吸引子,展现了生命性系统从孕育、诞生到生长、完成的全过程与普遍规律,奇怪吸引子不仅代表了系统演化所趋向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一种系统选择方式,而且是信息创生之源,决定了信息传送渠道与系统生长形态的统一。奇怪吸引子是系统科学及其数学转向的重大成果与标志,由此深刻改变着科学的基本观念,时空观与世界观,创建了关于系统生成演化的整体性研究方法与方法论,推动着当代科学的规范转换。  相似文献   
5.
通向圆融的互补──混沌学的启示李曙华二十世纪科学将永远铭记的只有三件事:相对论、量子力学与混沌──施格莱辛混沌是第三个最大的革命。──福特20世纪以来,特别是混沌学提出以来,科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学的世界图景已大大拓展,经典概念因进入更高的...  相似文献   
6.
系统"生成论"与生成进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曙华 《系统科学学报》2005,13(4):44-48,68
主张以“生成论”作为系统科学内部逻辑统一的基础,提出建构“生成科学”的设想,并提出以“生成元”作为生成论的逻辑起点,由此划清与原子论或构成论的界限。借助周易乾坤二元的意义界定“生成元”,明确“生成元”与原子的根本差别:生成元是未分化的整体,不是基本构成部分;生成元可生可灭,本质上是过程;生成元首显“动力因”和“目的因”,而非质料因;部分由分化生长而成,同时具有整体性和分形性;决定生长的是信息,而非载体的原子质量。“生成进化论”探讨的是通过系统自组织的整体重建问题,它不仅超越了机械进化论,而且超越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并必将更多地借助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7.
信息的选择原理及其阈值关系是《超循环论》最基本的核心理论。为了探寻生命与信息起源的奥秘,艾根基于分子动力学与大量实验,引入选择价值,创立了选择原理,并进一步揭示出关于信息的阈值关系。由此,第一次从科学角度证明了自然进化的最终依据在价值选择,以及自然进化的必然趋势;给出了定量评价信息的选择价值之科学方法和标准,揭示了系统进化过程中创新与稳定的辩证关系,证明了信息进化何以可能及其限度;丰富并发展了信息和自组织概念。为我们探索不同层次生命性系统生成演化规律,客观评估系统进化潜势与水平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和哲学启示。超循环理论统一并超越了经典信息论和达尔文进化论,发展了自组织理论,不仅是系统科学通向当今前沿科学与哲学的"御道",也为建构未来内涵价值的科学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浅论东西方科学文化传统对当代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思考蔡海榕,李曙华当代人类正处于严重的生态困境之中。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意义上讲,应是某种科学文化传统发展的结果。因此,认真反思古老的科学文化对当代环境问题形成的作用,有助...  相似文献   
9.
从王树人先生提出的“象思维”出发,深入探讨和比较了中西文化的超越类型、学术取向,以及关于普遍性、客观性的不同层次、内涵,中西科学传统的不同类型与发展道路,提出中国不同于西方的本体论、实践论、价值论学术体系。建议在“象思维”与中国学术体系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古代科学规范,重建中国科学史。主张在学习西方科学的同时,致力于唤醒中国科学精神与原创性,开辟中国科学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李曙华 《系统科学学报》2002,10(4):15-20,24
非线性科学与易经是两种不同的探索世界生成及其复杂性的体系。它们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但它们通过不同途径所得到的生成演化规律却具有惊人的相似法,易经不仅是中国文化和科学的源头,而且是人类最早探索世界生成演化规律及其信息的渊源。目前,非线性科学的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及当代科学接轨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与切入口,加强、推动两者的对话,互释,对未来科学的发展,对中国文化与科学的创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