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以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的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TiO2光催化剂的过程,提出了较为理想的制备方法。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蜂窝陶瓷表面浸涂5层TiO2催化膜,经500℃焙烧,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H2O2、Fe“、光照时间、TiO2催化膜层数对邻氯苯酚去除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贵州喀斯特山区山多坡陡、坡耕地面积比重大,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是国家退耕还林的重点地区.本文分析了生态脆弱的贵州喀斯特退耕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阐述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探讨了适合喀斯特退耕区地域特征的生态农业发展的4种模式:即自给型粮食种植业、生态经济型林(果、药)业、效益型畜牧业和增值型绿色产品加工业,并提出了创新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重点扶持生态农业建设的龙头大企业等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贵州喀斯特山区工程性缺水解决的出路与关键科技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喀斯特山区的缺水是由于自然条件差,工程条件不具备造成特有的"工程性缺水",或称为"环境性缺水".通过对喀斯特山区工程性缺水成因分析,结合喀斯特山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以浅层喀斯特水开发利用、雨水收集利用及节水为主的解决喀斯特山区工程性缺水的模式和措施.并针对以往试验示范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切地计算和评价浅层喀斯特水资源?如何保护微型蓄水工程(小水池、水窖、水柜)水质,确保人畜饮水安全?表层带喀斯特水开发对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4.
李坡  朱文孝  贺卫 《贵州科学》2006,24(1):32-36
根据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探讨了喀斯特山区地下水库的成库条件及渗漏问题.并结合落水岩地下河的具体情况,对落水岩地下水库的成库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落水岩地下河的开发方式,并进行了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根据西南岩溶山区的地域环境特性,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了西南岩溶山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科技对策措施。指出西南岩溶山区应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科技水平的提高作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大力加强相应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6.
西南岩溶山区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科技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文孝  李坡  贺卫  苏维词 《贵州科学》2003,21(1):119-122,134
根据西南岩溶山区的地域环境特性。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了西南岩溶山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科技对策措施。指出西南岩溶山区应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科技水平的提高作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大力加强相应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7.
贵州喀斯特山区山多坡陡、坡耕地面积比重大,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是国家退耕还林的重点地区。本文分析了生态脆弱的贵州喀斯特退耕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阐述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探讨了适合喀斯特退耕区地域特征的生态农业发展的4种模式:即自给型粮食种植业、生态经济型林(果、药)业、效益型畜牧业和增值型绿色产品加工业,并提出了创新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重点扶持生态农业建设的龙头大企业等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一类特殊的物质能量流动方式,这种作用使得喀斯特生态环境异常脆弱,承载力低下.通过野外调查、文献调研和系统分析,比较喀斯特环境、非喀斯特环境以及人工环境生态因子的组成差异,提出喀斯特植物生态环境的特征和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山区山多坡陡,地表破碎,每km~2平均耕地面积不足400亩,贵州仅有317.6亩。人口承载力极低,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日趋严重。自然因素引起的耕地变异过程缓慢,这是正常变异,但人类活动明显地加快了其进程,成为超常变异。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殖和耕作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质量下降,非农业生产用地增加,工业“三废”和农药污染严重。贵州50年代末以前,自然和人为引起的水土流失面积不到3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与人口数量基本协调。但1958年以后,由于人口的盲目增长,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森林复盖率逐年递减,由50年代初期的30%减少到目前的12%,相应的水土流失面积发展到5万余平方公里。50年代末以来,贵州年平均新增耕地13万亩左右,但由于水土流失,非农业生产用地及污染造成减少的  相似文献   
10.
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分布特征及其地域类型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文孝  苏维词 《贵州科学》1999,17(2):120-126
通过对喀斯特乡村地域环境系统特征和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分布特点的分析,根据类型分类指标选择原则,建立起以地貌条件、水文条件、开发程度及村落规模为内容的分类指标体系,对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地域进行了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