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于2005年3月台湾海峡的5个站位采样分析了微型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同时对微型浮游动物的氨氮产生率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各站微型浮游动物主要为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和以急游虫(Strombidiumspp.)为主的无壳纤毛虫,其次为异养甲藻-螺旋环沟藻(Gy-rodinium spirale)和砂壳纤毛虫.各类群在表层呈不均匀分布:红色中缢虫A6站最低,为425个/L,E2站达最大值,为27 125个/L,且在E2,E9和E13站占绝对优势,占微型浮游动物总量的84%以上;无壳纤毛虫丰度为203-5 025个/L,E13站最低,E2站最高;异养甲藻E9站表层没有分布,A6站达最大值,为463个/L;砂壳纤毛虫丰度为0-438个/L,F1站最高.垂直分布上,除A6站外,一般表现为表层多,中层和底层逐渐减少.表层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0.36-0.50 d-1,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0.12-0.30 d-1,相当于每天摄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11.09%-25.67%,初级生产力的28.38%-84.04%.利用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推算其氨氮产生率为0.16-2.40 mg N/m3d,达到维持现场初级生产所需氮量的8.7%-28.1%.  相似文献   
2.
于2004年9月~2005年11月通过定点逐月采样调查,研究厦门西海域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其生产力的季节变动特征.结果表明:微型浮游动物群体总丰度在3310-21725 ind/L间变动,于2、5和8月分别有一个峰值,对总丰度贡献较大的主要是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各类群丰度的季节变动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红色中缢虫的丰度为225~14062ind/L,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2000ind/L以上;异养甲藻-螺旋环沟藻(Gyrodinium spirale)在0~2875ind/L之间变动,多数月份低于300 ind/L,3月出现最大值;无壳纤毛虫在1570~8 512 ind/L之间变动,全年保持着较高的丰度,于2、5和9月均可形成峰值;无节幼体和砂壳纤毛虫变动范围分别为0~1063 ind/L和162~9625 ind/L,数量变动与水温的季节变化较为密切,在水温大于20℃的5~11月,有较高的丰度.微型浮游动物生物量在10.86~111.65μg/L之间变动,由于曳尾虫(Tontonia)、螺体虫(Laboea)及砂壳纤毛虫的大量出现,生物量高值集中在相应的5~10月,5月出现最大值.微型浮游动物总生产力的变动范围为7.01~141.64μg/(L.d),在5~10月生产力相对较高.据估算,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日摄食压力可达6%~267%.  相似文献   
3.
2017年5月5日,于福建厦门杏林浦林村对4口处于不同养殖阶段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低盐虾塘进行了浮游生物群落调查,并运用"稀释法"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结果表明,在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群落从以绿藻和硅藻为主,逐渐转变为以丝状蓝藻为主的类型,绿藻优势种主要有二形栅藻(Scenedesmu dimorphus)、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和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p.),蓝藻优势种主要为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鞘丝藻(Planktolyngbya sp.)、弱细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和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微型浮游动物主要为原生动物和轮虫,其中原生动物以旋急游虫(Strombidium spiralis)和单环栉毛虫(Didinium balbianii)为普遍的优势种类,轮虫主要有前额犀轮虫(Hinoglena frontalis)和壶状臂尾轮虫(Rachionus urceus)。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为0.55~0.85/d,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1.42~3.16/d。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为42.31%~57.26%,对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为46.39%~59.80%,显示微型浮游动物在虾塘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厦门港西海域冬季微型浮游动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4年2月在厦门港宝珠屿利用稀释法和饵料浓度差减法培养实验,同步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和对一种优势桡足类瘦尾胸刺水蚤(C en tropages tenuirem isThompson et Scott)的饵料贡献.结果表明,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为38%,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为63%;瘦尾胸刺水蚤对微型浮游动物纤毛虫和对浮游植物的清滤率分别为3.08 mL.ind-1.h-1和0.31mL.ind-1.h-1,摄食率分别为0.44μg.ind-1.d-1和0.24μg.ind-1.d-1.纤毛虫对此种桡足类的饵料贡献比为65%~95%.由此可见,微型浮游动物在冬季厦门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中,对浮游植物的生产和归宿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浮游植物和桡足类之间起着重要的营养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