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安徽铜陵铜官山矿田火成岩的同位素地质年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 前言安徽铜陵铜官山矿田出露了以中性岩类为主的火成岩体.较大的有西湖岩体、金口岭岩体、铜官山岩体、天鹅抱蛋山岩体和虎山岩体,它们约占基岩出露面积的五分之一.许多研  相似文献   
2.
马山金矿的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地质概况马山金矿位于安徽省铜陵市区的东北端.其构造属扬子拗褶带中部的贵池—繁昌凹断褶束的一部分,矿体产在铜官山背斜的东南翼.金矿地表出露二迭系、三迭系,深部有泥盆  相似文献   
3.
闫峻  陈江峰  谢智  周泰禧 《科学通报》2003,48(14):1570-1574
40Ar-39Ar定年结果表明, 胶莱盆地大西庄碱性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73.5±0.3 Ma. 玄武岩的ε Nd (t)值为+7.5~+7.6, 表明原始岩浆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 形成深度在65~95 km之间. 该玄武岩中含有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石的Fo值为88~89, 平衡温压估算为T = 1010~1140℃, P = 2.0 GPa, 稳定深度在65 km左右. 山东晚中生代(110~125 Ma)幔源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华北地块南缘富集性质的岩石圈地幔的普遍存在, 而大西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幔源捕虏体的平衡温压显示, 该地区73 Ma时期的岩石圈厚度和中国东部新生代的一致, 捕虏体矿物的化学成分显示岩石圈地幔具有新生的性质, 说明中国中东部岩石圈的减薄发生在约120 ~ 73 Ma之间.  相似文献   
4.
安徽潜山片麻岩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南大别超高压变质杂岩区潜山片麻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根据8组锆石的形态、Th,U特征和它们在不一致线上的分布情况,指出它们应该是一种在内部以岩浆成因组分为主、在边部以变质成因组分为主的变质增生混合锆石.所得交点年龄表明,该片麻岩同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锆石的形态和成因无直接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南地壳增长与Nd同位素模式年龄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中国东南变质基底岩石及各时代花岗岩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的统计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太古代—古元古代陆壳以横向增生方式形成,显生宙表现为局部的垂向增生.太古代时形成若干规模有限的陆核,地壳增长的主要时期为1.8~2.2Ga,1.5~1.8Ga期间的地壳增长主要发生在赣东北、皖南和浙东、闽东地区.晋宁期和古生代花岗岩主要由同一地区变质基底岩石重熔形成的,没有明显的幔源物质加入.但从赣东北到粤西存在一条北东向的低Nd模式年龄花岗岩带,其成因可能与加里东期裂陷槽有关.中生代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比同一地区基底岩石和前中生代花岗岩的低,反映普遍的壳幔相互作用和陆壳的增长.在此背景上,闽浙沿海有一低Nd模式年龄花岗岩区,内陆存在数条北东向分布的低Nd模式年龄花岗岩带,表明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和地壳的增生.幔源物质的加入可能与这些地区中生代地壳拉张减薄作用有关,而这种地壳的拉张减薄及地幔物质上涌对华南地区一些重要的金属矿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淮阳富碱侵入岩带Pb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淮阳富碱侵入岩带中的中、基性岩Pb、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及本区已发表的磁性和酸性岩的有关成果表明,它们是由最少地壳混染端元、年轻地壳端元和古老地壳端元混合而成.本研究指出了北淮阳Pb同位素省侵入岩Pb、Sr、Nd同位素特征的地球化学含义.  相似文献   
7.
辽宁鞍山本溪地区广泛出露了混合岩类,对其中副矿物锆石的研究表明,混合岩形成时的环境特征良好地反映在锆石的标型特征中。而锆石的特征又表明,鞍山本溪地区的混合花岗岩属原地花岗岩,它的形成是在岩石基本上保持固态的条件下进行的,这时发生着广泛的变质结晶、重结晶和变形作用。锆石的特征还表明本区混合岩化作用前的原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8.
关于华南推覆构造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前寒武纪花岗岩以及青白口纪火山岩与上(板)溪群之间的侵入接触关系,确定上溪群形成年龄为中元古代。皖南与赣东北蛇绿岩套的Sm-Nd定年结果为约1.0Ga。因此华南地块于中生代推覆到扬子地块上的模式不符合基本的地质事实。现有资料支持华夏和扬子两地块在晚元古代碰撞拼合的解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