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Ecomsed模式,对黄埔—内伶仃区域采用曲线网格技术,从动力机制上分析珠江口虎门小尺度动力结构,结果表明:虎门上、下游呈现双向、不对称射流体系;凫洲水道的西侧注入射流体,严重影响着虎门的动力、沉积系统;落潮时,高浓度的悬浮泥沙通过凫洲水道,绕过鸡抱沙向东南呈舌状注入伶仃洋。  相似文献   
2.
珠江虎门口动力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虎门口是珠江八大入海河口之一,其形成是上游河流携带泥沙在两基岩岛侧淤积延伸的结果,属潮汐优势型河口。口门上、下游方向水面放宽,形成了独特的双向不对称射流体系,通道口以北为涨潮优势流,通道口以下南为落潮优势流;基于几个重要的河口参数和滤波技术,从双向射流,密度环流及其对沉积物输运等方面分析了虎门口的动力结构特点:虎门动力环境中,非线性作用和摩擦力的影响均不能忽略,在密度梯度力驱动下,枯季发育了密度环流,这从浅表层沉积物的输运和低频水流的输运上得到了验证,同时,密度环流与双向射流相互交汇,更增加了射流系统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黄茅海河口小尺度动力结构及其沉积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1981~1991年多次水文泥沙测验及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珠江黄茅海河口水动力特性。著重分析了河口低频水流与环流。观测和计算表明河口中部存在一低流速区,河口区拉格郎日流迹计算揭示了拦门沙形成的重要机制;黄茅海河口自北而南存在4个主要小尺度动力结构:巨大的崖门双向射流系统,垂直密度环流,三角山狭口射流和凯尔文水平环流。本文简要讨论了以上动力结构对河口沉积及地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地形的高度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为  吴超羽  许刘兵  韦惺  黄山 《科学通报》2011,56(4-5):342-353
海岸平台之所以能指示海面的高度, 是因为海面在岩石海岸上长时间作用的结果. 位于现代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古海蚀平台远高于珠江口内外现代海岸的现代海蚀平台, 但普遍认为其高度仍在现代海岸动力范围之内, 并且被作为判断全新世地壳升降或海面变化的依据. 从海岸地貌学、海岸动力学、岩体力学等几个方面对造成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地形高度差异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 理论计算表明: 古今珠江三角洲河口湾内平均高潮高度的差异最大不超过0.3 m; 在广东海岸的波浪条件下, 因波浪差异或海岸岩石强度差异造成的海蚀平台之间的高度差异均不足0.3 m. 但野外实测数据显示, 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平台高度差异在1 m以上, 因此上述因素不是形成古今海蚀地形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而多年潮汐统计数据则显示,广东各地海岸高于3 m(珠江基面)的风暴潮至少要50 年才有1 次, 几十年一遇的特大高潮和出现频率极低的特大波浪没有足够的时间塑造相应的高海蚀平台和海蚀穴. 因此, 珠江三角洲古海蚀遗迹的高度已超出现代海面的动力作用范围, 更不是风暴潮波浪作用的结果, 只能是构造抬升或海平面下降的结果, 但如何准确地鉴别构造的作用, 还原海面下降幅度, 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国内首台营养盐连续监测分析仪对光波长、显色时间、样品盐度、显色剂储存时间、测定过程的气泡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自动分析时这些因素可被控制结果稳定,将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作比较,表明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6.
海岸平台之所以能指示海面的高度,是因为海面在岩石海岸上长时间作用的结果.位于现代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古海蚀平台远高于珠江口内外现代海岸的现代海蚀平台,但普遍认为其高度仍在现代海岸动力范围之内,并且被作为判断全新世地壳升降或海面变化的依据.从海岸地貌学、海岸动力学、岩体力学等几个方面对造成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地形高度差异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理论计算表明:古今珠江三角洲河口湾内平均高潮高度的差异最大不超过0.3m;在广东海岸的波浪条件下,因波浪差异或海岸岩石强度差异造成的海蚀平台之间的高度差异均不足0.3m.但野外实测数据显示,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平台高度差异在1m以上,因此上述因素不是形成古今海蚀地形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多年潮汐统计数据则显示,广东各地海岸高于3m(珠江基面)的风暴潮至少要50年才有1次,几十年一遇的特大高潮和出现频率极低的特大波浪没有足够的时间塑造相应的高海蚀平台和海蚀穴.因此,珠江三角洲古海蚀遗迹的高度已超出现代海面的动力作用范围,更不是风暴潮波浪作用的结果,只能是构造抬升或海平面下降的结果,但如何准确地鉴别构造的作用,还原海面下降幅度,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及其防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沿海地区是风暴潮灾害频发的区域,该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近年来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本文初步探讨了广东沿海风暴潮灾害的主要成因和一般规律,认为本区风暴潮灾害的综合效应主要取决于气象、水文、地形等要素,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风暴潮灾害成因、预防对策的研究,以便更有效地抵御潮灾和尽量减轻潮灾危害。  相似文献   
8.
近50年伶仃洋滩槽冲淤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伶仃洋河口湾是珠江口最大的河口复合体,其滩槽演变趋势对珠江三角洲防洪排涝、伶仃洋出海航道的维护、河口整治以及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有重大影响.通过选取1953、1964、1974、1989、1998年海图进行对比,分析了伶仃洋近五十年来的滩槽冲淤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伶仃洋的淤积是一种必然趋势,无论是水域面积还是容积均在减少,但各个滩槽不同水深的变化是不一样的,表现出"浅滩愈浅、深槽愈深"的特点.文章最后分析了伶仃洋滩槽冲於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克里金在珠江河道地形空间数据内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数字化软件Geoway,对珠江河道地形图进行屏幕跟踪,得到高程点分布图,借助GIS的二次开发控件MapObject提取高程点坐标及高程值,再运用克里金内插方法,得到珠江河道阴影图、三维网格图以及剖面图,有助于形象地描述珠江河道地形的连续起伏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珠江河道地形演变规律、预测其演化趋势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通过与移动平均内插法进行对比,得出克里金内插生成的剖面图相对平滑,且克里金内插法的误差可以计算出来,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插值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文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在水文学文献上首次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对广东省目前最大的飞来峡水电枢纽工程控制水文站北江横石站的日均及逐时流量进行了预报,资料包括5年洪水季节的逐时流量和全年的日均流量。研究表明能有效的模拟非线性的实际水文系统。本文提出的模型与现有的CAR,AR和RWTL等线性模型进行了比较,为此鉴别了149个模型,ANN模型在明显的增加了预报长度同时提高了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