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研究了直接用表面带正电荷的黏土矿物水滑石进行除藻。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物质的量之比的Mg/Al水滑石和Zn/Al水滑石,将两种材料进行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物质的量之比为3的水滑石除藻效果优于其他条件的水滑石;利用金属物质的量之比为3的Mg/Al水滑石和Zn/Al水滑石对不同浓度铜绿微囊藻进行去除实验,发现Mg/Al水滑石除藻效果优于Zn/Al水滑石,对高浓度和低浓度铜绿微囊藻都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最后,研究了Mg/Al水滑石的水溶性,以及对环境的友好性能,结果发现Mg/Al水滑石水溶性较小,对水体的硬度和铝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氧化亚铜/壳聚糖纳米复合膜材料,并探讨了沉积时间和分散剂对复合膜的表面形貌的影响,确定了CTAB的投放量为100 mg/L,沉积时间为30 min作为最优化的实验条件.研究了氧化亚铜复合前后晶体结构的变化,探讨了氧化亚铜/壳聚糖纳米复合膜对可见光的吸收性能,为壳聚糖在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采用沉淀析出法,通过加入去溶剂化试剂硫酸钠制备壳聚糖(CS)纳米粒子;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Cu2O/C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表明,随着反应条件的改变,Cu2O能够在CS纳米颗粒上形成针状或球形等不同形貌.电化学沉积机理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对二者的结合机制进行了探讨,为Cu2O/C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纳米Cu2O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u2O为代表的p型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由于成分简单,对氧的吸附能力强,能被可见光激发等优势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论文综述了纳米Cu2O的制备、固定化及其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了建立可见光-Cu2O-固定化的Fenton一体化的复合光催化体系,以彻底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5.
纳米氧化亚铜可见光催化分解亚甲基蓝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太阳光为源,在自制纳米Cu2O粉末悬浮体系中,以亚甲基蓝溶液光催化降解反应为模型,探讨了其脱色降解动力学,详细研究了影响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的各种因素,寻找最佳反应条件,研究表明,加入H2O2,提高溶液pH值等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亚甲基蓝的脱色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n/Al和Mg/Al两种水滑石.研究了煅烧温度、金属摩尔比、磷初始浓度等对水滑石去除磷的影响以及水滑石的安全性能,用XRD、FTIR和Zeta电位对水滑石进行表征,并对除磷过程进行动力学拟合.研究结果表明,Mg/Al水滑石对磷的去除效果好于Zn/Al水滑石,煅烧有利于水滑石的吸附,水滑石对磷的吸附过程存在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7.
氧化亚铜/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复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沉淀析出法,通过加入去溶剂化试剂硫酸钠来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氧化亚铜/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随着反应条件的改变,氧化亚铜能够在壳聚糖纳米颗粒上形成针状或球形氧化亚铜等不同形貌.这种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方法得以证实.并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氧化亚铜与壳聚糖纳米颗粒之间-NH2和-OH的化学结合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相还原法在制备Cu2O的前驱体中加入LDH/Fe3O4制备出LDH/Fe3O4@Cu2O复合材料,将其对盐酸四环素废水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了催化剂的投加量、光照强度、pH值和共存离子对LDH/Fe3O4@Cu2O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光催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基团.结果表明,制备出的LDH/Fe3O4@Cu2O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与单纯Cu2O相比,复合材料能够提高光催化降解的速率和效果.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的最佳条件:催化剂的投加量为0.1 g·L-1、光照强度为500 W、pH值为10,对50 mg·L-1盐酸四环素的降解效率达到95.2%.溶液中存在阴离子Cl-和HCO时会降低光催化效率,自由基抑制实验证实光催化过程中·O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