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利用1982~2011年间对青藏铁路西藏段150个自动站的降水、积雪、沙尘、霜冻、冰雹、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雷暴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和统计数据,得出了每个台站多年月平均的统计结果,对每种灾害的多年月均值进行空间制图和说明。在此基础上结合西藏气候背景和特点,建立了不同区域和不同等级下灾害性天气类型和指标的确定方法,以及预报服务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藏族风格二胡独奏曲《金珠玛米赞》、《洁白的哈达》、《北京有个金太阳》和《洁白的哈达》四部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色、曲式结构、演奏技法等进行了分析,提出对与作品演奏相关的音乐意象、表情、情绪控制等的准确把握也是演奏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居住在西藏不同海拔地区世居藏族儿童之间的血红蛋白含量,研究血红蛋白含量与高原海拔高度的关系。方法:对居住在海拔3700米(拉萨)的406名9—10岁藏族儿童和444名居住在海拔4300米(定日)的相同年龄段藏族儿童进行横向比较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测量血红蛋白含量及人体基本数据测量,所得数据用SPSS14.0软件系统分析。结论:居住在海拔4300米的定日藏族儿童的血红蛋白含量14.0(13.9—14.1)g/dl明显低于(P〈0.05)居住在海拔3700米的拉萨藏族儿童的血红蛋白含量14.6(14.5—14.7)g/dl。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声波技术“感知”停车场车位的使用情况,通过无线网络把车位信息传送到汇聚节点,管理停车场内所有车位的使用状况。探测节点由超声波传感器、微处理器、无线射频模块、电源组成。微处理器采用8位AVR低功耗单片机ATmegal28L.无线射频模块采用Chipcon公司CC2420芯片。  相似文献   
6.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西藏文明的象征。在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布达拉宫的建筑规膜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试图从吐蕃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中提取有关布达拉宫的零星记栽,分析自吐蕃时期布达拉宫建筑规模的变化,为还原布达拉宫的原貌提供一些历史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宁波高教园区人工河2004-2005年夏季轮虫的种类组成、数量、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水平变化和年间变化,并用轮虫污染指示种类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人工河水质污染及水质营养状况.在两个夏季调查中,共发现轮虫35种,其中污染指示轮虫18种.根据平均密度,优势种分别为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forficul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trigla)和奇异巨腕轮虫(Pedaliamira),占轮虫总数量的54%.人工河中钱湖桥边轮虫的数量、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横省桥边;2005年人工河轮虫的数量和生物量均显著低于2004年.高教园区人工河属于中污偏寡污、中度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8.
2l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与信息的交流日趋频繁,这为藏医药学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作为全区藏医药教育和研究的唯一基地,西藏藏学院在日益频繁的国际藏医药发展的学术、研究、教育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如何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藏医药,并借助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将藏医药发扬光大;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的健康事业,是目前藏医药发展和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每天的下午茶时分,在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大楼的休息厅里,可以见到一个头发灰白、双眼深陷、不时在一张纸上潦草地写写画画的人。看着他,很难想象这个30年前就看似行将就木并一直生活在贫困中的人,是一位数学天才、诺贝尔奖得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西藏大骨节病高发地区大骨节病家系的分布特征和遗传特点,并与当地人群正常家系的遗传背景差异进行比较,探讨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运用分子遗传流行病学手段,收集大样本量的大骨节病家系和正常的对照家系样本,建立详细遗传样本库和家系系谱,采用家族聚集性、系谱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西藏地区大骨节病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居住条件差的贫困地区,居民以从事农业或半农半牧为主,主要食物以当地青稞为主,饮食结构单一,而且所选择的各高发区间的患病情况也存在差异;发现男女都可发病,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骨节病的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该病多见于40~59岁年龄段,60岁以上人员患病情况最严重;大骨节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高发家系中随着亲缘级数的减低,患病风险增高,通过家系分析表明,该病不符合经典的孟德尔遗传规律。结论:应改善病区群众的生活条件,提倡合理饮食;显示大骨节病为多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性疾病,致病原因中仍需考虑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