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1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61篇
系统科学   78篇
丛书文集   69篇
教育与普及   6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22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铁路行业海量的铁路科技信息资源有效地组织管理并提供智能化、专业化的检索和服务,已经成为科研人员迫切期望解决的问题.关键词自动抽取技术是实现信息的智能检索和标引分类的核心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TextRank的关键词抽取算法应用于铁路文献关键词的抽取,该算法融合多个特征因素改进词汇节点的初始权重设置,并利用Word2Vec训练的词向量表征改进词节点间的转移概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关键词抽取算法相对于经典的TextRank和TF-IDF算法在准确率,召回率以及F值上都有较大的提升.与TextRank相比,F值提升了13.9%.  相似文献   
2.
为了搞清长岭断陷混合气、CO2成因,寻找烃类气聚集区带,以火山岩岩石学、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利用地震、测井、综合录井、天然气化验分析及相关测试资料,采用天然气成因图版、激光拉漫光谱、埋藏史、天然气成藏演化等技术方法,开展了混合气、CO2成因及气源特征研究,进行了成藏条件分析,探讨了成藏组合及模式。结果表明:(1)长岭1号烃类气为有机与无机烷烃混合气,有机成因气为同源不同期的煤成气;(2)长岭断陷CO2含量大于20%,N2含量4.8%~7.8%,δ13CCO2为-0.006 8‰~-5.45‰,3He/4He为2.61×10-6~2.91×10-6,R/Ra为1.86~2.29,为岩浆-幔源成因气;(3)长岭1号混合气成藏的关键要素是哈尔金断洼烃源岩、近火山口相火山岩、古构造背景、沟通气源的哈尔金大断裂;(4)CO2富集成藏与高古地温梯度、多期次喷发火山岩规模及沟通上地幔的区域深大断裂有关。对长岭断陷火山岩天然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负责任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管理的热点话题,但是究竟如何落实负责任创新仍需在微观层面进一步探讨。本文从实验概念出发,以科学实践哲学为理论支撑,从实验角度讨论推动负责任创新的路径。研究首先剖析了传统实验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面向真实社会的实验(以下简称"真实社会实验")的必要性,然后从实验的目标、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剖析了构建真实社会实验的方法,进而以美国AIDS运动为案例,阐释了真实社会实验的实践探索,最后,进一步比较了本文提出的真实社会实验与传统实验、社会实验等概念之间的区别。真实社会实验以实用性为目标,为科学更好地嵌入社会,实现负责任创新提供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直接数值模拟(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DNS)研究隔板对流系统中的压力分布特性和作用.随着流动失稳,传热通道中纵向压力差与温度漂移和速度同步产生,最终形成隔板相间的压力分布.在隔板对流系统的狭缝和通道中,压力分布分别具有水平和纵向线性分布特性,压力梯度为常值.狭缝中压力分布沿流动方向为顺压分布,传热通道中的压力分布沿流动方向为逆压分布.狭缝中是水平压力驱动的二维泊肃叶流动,流动的速度剖面呈现抛物线型.传热通道中纵向压力差是抵抗温度漂移产生单向浮力而出现的,在b≥4d的条件下流动受纵向合力的影响很小,主要由水平狭缝流动的连续性保持.  相似文献   
5.
以云烟85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层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进行烘烤,运用自主设计智能化调控烤房内气流方向运动的设备,改善烤房内的温差、温度、相对湿度和冷凝水含量,进而减少烟叶霉变发生率,并与常规烘烤进行对比。在烘烤过程中的12~48h之间,调控密集烤房内气流运动的设备运行之后,烤房内温差快速下降,并在1.5℃以下的范围进行波动,始终小于对照组;处理组的低温层温度升高,相对湿度下降,顶部冷凝水含量减少;处理组的烟叶霉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于48h时,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烟叶霉变发生率分别为14.7%和31.6%左右,且处理组的烤后霉变烟叶明显少于对照组。通过合理调控烤房内气流运动的方式,具有明显防控烤中烟叶霉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碳和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主要关注森林优势树种.虽然蕨类植物是亚热带森林林下层的重要组分,占林下层大量的生物量,但其凋落物分解过程很少被关注.本研究用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12种常见的蕨类叶和细根进行分解实验,监测分解113, 198, 386和586 d后的碳氮磷释放动态.结果表明:蕨类叶与细根初始碳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叶的初始氮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细根.多数物种叶的碳氮磷释放速率显著快于细根,且叶的碳氮磷主要表现为简单的直接释放模式,而细根的碳氮磷释放则表现出直接释放、富集-释放、富集-释放-富集、始终富集等复杂模式.氮、磷残余率随碳残余率的变化格局分别受初始氮、磷含量的影响.叶与细根间碳氮磷残余率的相关性表现出不同的格局:碳残余率在分解113, 198和386 d后均为显著正相关,但586 d后关系不显著;而磷残余率除在113 d时关系不显著外在其他时间点均显著正相关;但氮残余率在整个分解过程均无显著关系.该结果表明地上地下分解速率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元素类型及分解时间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量化蕨类植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的重要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重油井筒举升流动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本文采用高黏(584.24 cp,1.889 g/cm3)重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重油-水在上升管中的流动特性,得到了五种重油-水两相流动型态。结果表明与轻油-水流动不同,重油-水流动过程中未发生相转化,该现象与表面能方程的预测结果相似。通过持水率测量得到重油-水两相的滑移效应随油水混合流速降低或持水率增加而变得更加明显,基于漂移流模型和动量守恒方程推导得到五种流态下重油-水两相流的持水率预测模型,相对误差率在20%以内。总压降梯度在低持水率时以重力压力梯度为主,高混合流速和高持水率时以摩擦压力梯度为主。采用基于Bannwart模型建立的重油-水中心环状流压降预测模型,误差率在30%以内,为进一步提高重油井筒举升流动参数的预测精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射流冲击是一种具有较高的局部换热效率的换热方式,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以流体仿真软件Fluent为工具,设计了多个喷嘴组合式的射流冲击冷却模型,研究了组合式射流垂直和倾斜冲击壁面时的稳态传热过程,讨论了喷嘴倾角和间距对壁面传热特性的影响.发现随着斜喷嘴倾角增大,组合式射流的壁面平均努塞尔数先逐渐增大然后减小;组合式射流继承了单束直射流和斜射流的优点,在保证滞止区传热效率较高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射流下游的传热效率并使壁温分布更加均匀;当斜喷嘴靠近直喷嘴时,组合式射流整体传热特性与单束斜射流相似;当沿横向和纵向增大斜喷嘴与直喷嘴间距时,壁面平均努塞尔数均增大.  相似文献   
9.
金属薄板成形过程中由于模具与材料表面粗糙度相近,摩擦中的犁沟效应会对材料表面的变形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薄板材料的成形性能.为此,通过圆锥划伤实验,研究不同圆锥角度下不同晶粒尺寸材料的变形及损伤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圆锥角度的增大,材料内裂纹产生的位置从划痕顶部逐渐转变为划痕中上部,材料的流动方向则从沿圆锥表面向上逐渐转变为向圆锥两侧扩展;晶粒尺寸的增大能够抑制划伤过程中材料内部裂纹的产生,从而减少划痕内的裂纹区域;材料的划伤硬度和划痕前端的材料堆积高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而减小;材料划伤行为的晶粒尺度效应主要来自于晶粒尺寸对材料流动及断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能够加深对金属成形过程中摩擦行为的认识,并对金属成形工艺的参数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通过非定常流场数值计算分析压气机内部流场特性,利用宽带噪声模型计算压气机的近场噪声,对比分析近场气动噪声的形成机理. 用有限元法将流场计算获得的内部压力脉动作为边界条件,分析压气机的远场噪声,探明其频域特性,并进行噪声检测试验,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研究结果表明:湍流强度是气动噪声形成的关键因素,且叶轮出口区是压气机的核心噪声源;压气机的远场噪声以宽频噪声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