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比一只凶猛的老虎出现在丛林中,商业领域的大恐慌和大逃亡即将开始。这只老虎正是互联网!方兴东:清华博士,中国年轻的1丁评论家。互联网造梦时代互联网上美妙的事情总是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
短短一年时间,互联网就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互联网对中国的影响,这仅仅是一个开端而已。互联网带来的将不仅仅是一份独特的热闹,而是将切实改变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路线,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个格局,甚至,将逐渐波及到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的深层。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型商业模式和财富的急  相似文献   
3.
方兴东 《天津科技》2005,32(1):36-36
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来推动,除了信息化应用本身.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动因。一是将信息化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工具。“十五”期间,国家在信息化方面投入约4万亿人民币,这4万亿不但是我国IT业的福音,同时足以影响国家经济的整体走势。因此,未来信息化投入将成为刺激内需、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二是将信息化作为继续改革走向深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后PC时代”来了 COmpaq、IBM、HP等PC业务的规模够大,但业绩低迷不振;PC的价格已降得够快够低,但无力刺激市场  相似文献   
5.
魔幻现实主义巨著《百年孤独》写道:“这块天地如此之新,许多事物尚未命名,提起它们时,还须用手指指点点。”如今全新的互联网领域何尝不是如此?新技术、新产品、新内容挟带着一批批新名词、新术语,向我们的生活涌来,共同构成了IT业新奇而瑰丽的色彩。一个新领域,统一命名如同统一语言一样,易于理解,便于沟通。但变化是如此之快,人们应接不暇。于是专家们出手了。当然,他们出的是“后手”。当然,他们要正本清源,要一呼天下应。这当然需要,这也是他们的工作职责。可是,他们却忽略了这场革命的特殊性,无法理喻互联网这股新兴力量的真谛。于是仓促之中,出现了“因特网”这个实在没有互联网精神的名字。于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极有意味的情景发生了。80年代初,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互联网推出OSI模型,欲取代原有的TCP/IP协议。TCP/IP简单易用,是一只自由的小灵雀;而OSI复杂庞大,是一大堆委员会中出产的“大骆驼”。虽然欧洲美国都将OSI定为官方标准,IBM、DEC、HP也都采用了OSI。但开放的TCP/IP依靠互联网的民间力量最终战胜了OSI,并成为互联网腾飞的最重要翅膀。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但总是不断重演。这就是网络的力量!一股前所未有的强大、开放、自由、共享的力量。依靠这种力量,互联网才有辉煌的今天和明天。它是技术革命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质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因此互联网的初期主要是自己发展,自我规范、自我完善。当然,它也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合理的规范。但是面对这股力量,我们所能做的,只能顺势而行,不能“顶风作案”。“互联网”这个名字就来自于网络自身,有着独特的生命力。没有人知道它是谁起的。因为这并不重要,因为那个人不起,别人也会起。而“补一手”的“因特网”则完全忽视了这股网络的内在力量。“因特网”的贸然介入不但没能统一名字,反而陡增了混乱和噪音。使“Internet”进入中国,还得陷入旷日持久的正名之战。使它不得不长期绞着于两个名字之间,造成它的事实混乱和“精神分裂”。用“计划经济”的心态强行推广“因特网”,在其他领域也许可行,但在互联网中,实在是有点走错了门。无论从形、声、义的任何一个角度,“互联网”都是网络中最贴切、最合理的术语,它带着天然的成分,是互联网“亲生”出来的名字。而“因特网”半土半洋,带着一半的洋皮,还摆着另一半的架子。缺乏网络术语基本的亲和力。互联网最根本的特性就是它的平民意识。与富有生命力的“互联网”相比,“因特网”明显是一个摆着知识分子姿态搭成的,一个毫无意趣、毫无生机的名字。不论我们上网、看书还是读报,我们最常相遇的就是“互联网”。我们是老朋友了,见了面很自然,很亲切。可碰到“因特网”,怎么看心里都有一种别扭,那感觉就像一个令你厌恶的人非要与你套近乎。我天天置身校园。这里,你几乎听不到“因特网”,“互联网”已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当我每一次回到县城,回到农村,这里只有“互联网”,没有“因特网”。想想看,如果你跟一个普通工人、一位农民,讲文绉绉的“因特网”,能让他们摸得到头脑吗?不纯粹是戏弄他们的知识吗?而“互联网”既浅显又通俗,普通老百姓既可意会,也可言传。几年了,依靠行政力量,“因特网”这个名字顽强地扩大着地盘。它的力量之大超乎我的想像。刚出炉时,我想当然地认为:“因特网”这个名字将会永远留在中国互联网的历史中。但它将是无数个笑料中的一个,而且会愈久愈可笑。自己使用“互联网”的自由不会受到真正的侵犯。但是,随着“因特网”的地盘越来越大,自己开始担忧起来。自己在各媒体的文章还没有受到强制执行,但是出版社这边却正式遭遇阻力。我们在出版《数字论坛丛书》时,原先大家就一致约定,非“互联网”不用。但是出版社却不能置规定于不顾。他们的处境必然影响到我们的处境。原本简简单单的小细节,变成了一个费脑筋的大问题。既然我们从来没有认同过“因特网”,从来用的都是“互联网”,为什么要逼迫我们的思维重新“格式化”。最后,我们别无选择,只得让所有的“互联网”返朴归真回英文“Internet”。如今,我难以预知,我们使用“互联网”的地方会剩下多少,能使用的日子还会有多久。我开始怀疑,“互联网”会不会丢失传统媒体这块领地,进而清除出互联网,最后被“赶尽杀绝”。我们没有“恋名癖”,我们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极为普通、极为贴切的词汇,都难以让它合理地存在。可以说,“互联网”和“因特网”之争不仅仅是两个词汇的较量。而是一场必然的冲突,在这场命名的博斗后面,代表着两种力量和两种思想的正面冲突。这种冲突与意识形态无关,只是因为我们缺乏最基本的平民意识。它将是一面极好的镜子,可以照出我们的思想和心态,很多很多。可以想像,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互联网”和“因特网”彼此“打劫”,谁死谁活,分晓难见。这场较量将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继续延续下去。最后的谁胜谁负无关紧要。即使最终“因特网”取得胜利,它也享受不到胜利的欢呼和花环。一个词汇的命运,昭示着更丰富的时代内涵。词汇可以强行改变,但这种内涵任何人都不可能更改。这是这场争夺的核心所在。本文转载自《计算机世界报》99.7.26 B1版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2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无线局域网强制性国家标准WAPI实施的公告。公告像一块巨石,在平静的WLAN主流中激起巨浪。一时间,以《华尔街日报》文章为标志的各方利益策动或自发的媒体舆论,纷纷发出各种不同声音。  相似文献   
7.
“注意力经济”是近几年最时髦的流行语之一,可也只是流行在概念上,除了《软件》杂志1997年从国外《连线》杂志翻译了Gold-haber介绍性的文章外,国内对此还没有真正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作者Goldhaber是注意力经济最热心的推波助澜者,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许多观点新颖独到,颇具启迪。 “注意力经济”一词究竟最早由谁提出,已不得而知。但在1988年,W.Thorngate就开始出台有关 “注意力经济”的文章,RichardLanham也于1994年发表了《注意力经济》一文。但只有聪明的Gold…  相似文献   
8.
早起的鸟儿总能吃到最好的虫子,当一个产业如日中天时,往往说明这个产业已经尘埃落定,看热闹的人也只能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软件产业就是如此。如今,当人们纷纷为软件编织神话时,这个产业的各个领域基本上都已经被人占山为王,只留下挤缝的份。1995年就是这样的形势。那一年,庄思浩与两位同事比尔·卡尔曼、爱德·斯考特一起离开Sun公司,联手创立BEA公司。  相似文献   
9.
面对2003年,我们能够有哪些判断和期待?可以预见,2003年IT市场需求不可能有明显的高涨,IT方面的投资也不会真正敞开钱袋,重大的技术创新也很难不期而遇。而市场竞争必然进一步加剧,“入世”一年多,国外公司初步完成政策消化,进入实质性的发力阶段,因此国内的弟兄们想过上红火的日子,可能难度会进一步加大。作为全球第六大IT市场,中国一枝独秀也难掩自己还是一口小池塘。因此,在与互联网实验室的同仁们多次探讨以后,初步有了一点共识:那就是2003年不求暴发,但求大家都好好活下去。略微具体一点,大概有以下十点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0.
魔幻现实主义巨著《百年孤独》写道:“这块天地如此之新,许多事物尚未命名,提起它们时,还须用手指指点点。”如今全新的互联网领域何尝不是如此?新技术、新产品、新内容挟带着一批批新名词、新术语,向我们的生活涌来,共同构成了IT业新奇而瑰丽的色彩。一个新领域,统一命名如同统一语言一样,易于理解,便于沟通。但变化是如此之快,人们应接不暇。于是专家们出手了。当然,他们出的是“后手”。当然,他们要正本清源,要一呼天下应。这当然需要,这也是他们的工作职责。可是,他们却忽略了这场革命的特殊性,无法理喻互联网这股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