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复活古滑坡治理及微型抗滑桩承载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古滑坡复活原因的分析和数值模拟,采取以微型抗滑桩为主并结合压力注浆、卸载、反压等工程措施的设计方案,使复合古滑体重新处于稳定状态,确保了道路主线路基及路堑边坡工程的正常施工和长期稳定;结合工程实际对微型抗滑桩进行了力学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证明其最大轴向力出现在桩体中间位置,而最大剪应力则位于抗滑桩高度的1/3~2/5处.  相似文献   
2.
动载荷下边坡的失稳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公路和铁路承载结构以及载荷性质的不同,利用LUSAS有限元分别对两种动载的属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两种载荷的位移、应力的时程曲线和应力变化轮廓,以及两种不同结构体的本征值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利用这些结果得出了两种动载荷的“有害频率”和“有害动载时间”.根据动载属性分析,结合实际事例,利用FLAC分别对这两种不同载荷对边坡的扰动情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3.
土体注浆后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应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推导了注浆后岩土体的屈服函数.根据位于205国道上某土质边坡的实际情况,利用现场实测数据和实验数据,分别对注浆前后坡体的破坏状态、不同位置位移的变化情况以及坡体的整体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注浆后岩土体的弹性区域显著增大,侧向位移明显减小,而岩土体的剪应力屈服区域则由集中趋于分散.  相似文献   
4.
土质边坡抗滑桩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根据土体中抗滑桩的受力特性,利用Winkler模型和欧拉--伯努利理论,推导出了对抗滑桩的挠度表达式,并整理成“三次曲线”函数式.根据理论分析结合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的205国道高峪铺公铁立交桥边坡加固工程,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对稳定状态下抗滑桩整个桩体的轴向力和横向位移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讨论,对桩体不同位置单元的抗滑力矩和承受的剪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5.
复合锚杆桩在基础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某桥墩基础承载力下降的具体情况,采用单孔复合锚杆桩技术,对桥墩基础进行了加固,并对单孔复合锚杆桩的加固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加固后桥墩基础的承载能力以及加固结构的承载性能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单孔复合锚杆桩技术加固后的桥墩基础,其承载力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在600kN/m的桥墩载荷作用下,加固结构和周围的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变形值不足2mm,而且基本上保持着同步变形同步稳定的理想状态,达到了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预应力锚杆布置间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境内的104国道界河立交桥加筋土档土墙的失稳加固为实例,根据预应力锚杆在拉拔过程中,不同的距离范围内应力增量的变化试验,利用改进的BP神经元网络对这一试验值进行了学习,经过检验发现网络的输出值与期望值之间的误差较小,所以网络具有比较强的推广能力。利用这一网络对试验数据作了进一步的推广得到了另一组试验数据。根据这一组数据,在给锚杆施加一定预应力的条件下,可以求出锚杆的作用范围。根据这一范围和挡土墙破坏状况以及外部载荷的分布情况,利用极限平衡理论得出了比较合理的锚杆布置间距。  相似文献   
7.
根据郑州市西南绕城高速公路膨胀性岩土路堑边坡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破坏状况,将边坡分成四个加固区域,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加固方案.按照不同加固结构的设计参数和坡体自然属性,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加固后坡体稳定性及加固结构承载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后坡体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加固结构尤其是自预应力锚杆,表现出良好的承载性能,使得不同类型的加固结构与坡体构成有效的承载整体.  相似文献   
8.
交通载荷下挡土墙的失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根据土体的动载特性,初步分析了土体在随机车辆动载荷下的移动规律,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对公路挡土墙的破坏,根据土体和挡土墙的受力情况以及平衡条件,分别采用抗滑力分析和力矩分析方法建立起了在随机动载荷下重力式挡土墙-滑移体的系统极限平衡方程,为此类挡土墙的设计及失稳加固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对实际工程事例进行了计算,并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实际工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