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结合岩石颗粒粒径分布,通过过程模拟法构建3维数字岩心,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岩石颗粒尺寸比、颗粒大小以及颗粒分选性对岩石弹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岩石颗粒的大小、分选性均会对岩石的物性以及孔隙结构产生影响,引起岩石弹性模量和纵横波速度的变化.颗粒尺寸比对岩石弹性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随着大颗粒含量的增大,岩石体积模量先增大至最大值,然后再减小至趋于不变,随着颗粒尺寸比的变大,大颗粒含量对岩石弹性模量的影响增强.粒径对饱和水岩石弹性的影响弱于对干岩石的,并且粒径越小,岩石体积模量对孔隙流体的变化越敏感.随颗粒分选性变差,岩石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及纵横波速度变大.  相似文献   
2.
姬塬地区长9储层具有埋藏深、物性差,含底水且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储层改造难度大,本文通过对陕北地区长9深层底水油藏的深入分析研究,总结储层改造难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控缝高压裂工艺技术的研究,优化施工设计,开展现场试验,提高该类储层的改造效果,实现该类油藏的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3.
4.
如何有效预测和开发剩余油资源是油田增储上产及老井挖潜的重要工作。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姬塬油田铁边城地区长2段为例,利用岩心、薄片、电镜、物性、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的研究了主力油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显示,长213-2和长213-3小层为主力产油层,平均厚度分别为12.2m及11.1 m。目的层砂岩储层的孔隙度通常介于12%~18%,渗透率则通常低于8 mD。根据相控原则,建立了主力产层的物理属性模型及流体模型;进而,开展了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基于实测产水及产油量约束的历史生产曲线拟合,获得了剩余油的纵横向分布结果。研究显示,剩余油分布受砂体边界、物性差异及注采关系的影响。剩余油整体上成片分布;但是,受油藏物性差异的影响,注水多呈不均匀受效,因而造成局部剩余油富集。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砂体边界处,这些区域无井网控制,因而水驱程度低,剩余油分布较多。受长期注采的影响,井间会形成高渗区,这些其余类似高速通道,会发生快速水淹,其周边则形成剩余油滞留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火成岩储层中顺磁性物质对核磁共振测量结果的影响,分别选取7块含有顺磁性物质的人造岩心和60块实际火成岩岩心进行核磁共振实验研究,分析顺磁性物质质量分数以及不同回波间隔对核磁孔隙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顺磁性物质会极大地减小核磁共振孔隙流体的横向弛豫时间T2,造成测量的孔隙度减小,而且不同岩性的火成岩样品,由于顺磁性物质质量分数不同,核磁孔隙度误差也不同,当顺磁性物质质量分数超过6%时,核磁孔隙度基本为零.  相似文献   
6.
2010年,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为期三年的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工作,这对于进一步夯实社会火灾防控基础,推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社会火灾防控能力将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纵观该项工作整体推进情况,仍然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四个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还需要不断创新方法。笔者就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感受和想法。  相似文献   
7.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为低孔、低渗、低压油藏,油藏天然裂缝不发育,但部分油井投入注水开发后,初期就出现含水快速上升,甚至早期水淹的现象.运用示踪剂监测、脉冲试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等方法分析目前油藏见水特征,认为研究区次生裂缝分布广泛,裂缝主要为超破压注水与人工压裂形成,且裂缝发育方向受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及油藏构造形态控制.通过实施堵水调剖,控制注水压力,转注主向水淹井,调整井网等措施,可提高注入水波及程度,控制含水上升速度,达到最终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