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何江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146-146
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得出男女生同班上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有促进作用,而增加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法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CH3OH,C2H5OH,H2O3种溶剂体系中^99mTcO4-,乙酰苯肼、还原剂与本体Et2NCS2Na的反应,以制备含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生物吸附材料——啤酒厂废弃酵母对溶液中镧的吸附、解吸条件,考察了6种竞争离子的存在对镧吸附容量的影响,并利用Ce-141,Nd-147,Eu-152和Eu-154作了放射示踪印证实验.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了所用醇母吸附剂与工业及实验室中常用吸附剂(活性炭和碱式碳酸镁)对镧的浓集能力.结果表明,所用醇母-镧生物吸附体系可望发展成为从低、中放废水中分离镧系放射性核素的新技术,并有实现废水治理和资源回收一体化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黄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离子的形态转化及释放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黄河包头段上游清洁河段的沉积物为吸附剂,以Pb^2 、Cu^2 、Zn^2 、Cd^2 等多离子溶液为吸附质,开展了重金属离子被黄河沉积物吸附后的再释放,以及吸附作用对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被黄河沉积物吸附后,各元素均不转入残渣态,Cu^2 和Zn^2 主要向碳酸盐结合态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化,Pb^2 主要向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转化;Cd^2 主要转入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吸附后的赋存形态决定了Cd^2 的释放量及释放能力远远大于其它3种重金属离子,由Cd^2 排放引起的污染不易消除且影响长久.  相似文献   
5.
何江 《安徽科技》2003,(4):38-3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创新".报告在总结十五大以来的五年工作时指出"是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开拓创新的五年";在总结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伟大实践的基本经验时,第一条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报告通篇20余处强调"创新",蕴涵深意,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6.
何江 《科技信息》2009,(13):305-305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是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地板,通过地面以辐射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热的采暖方式。  相似文献   
7.
永平花岗岩属陆壳改造型,是继海西一印支期混合岩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熔、交代而成的具明显侵位特征的异地一半原地花岗岩,具有物质来源浅,形成温度较高,侵位浅,受改造时间长等特点。经历了地槽沉积-加里东期变质-海西-印支期混合岩化-燕山期的进一步重熔、交代这样漫长复杂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湘西低温Au,Sb,Hg矿床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湘西低温矿化区含矿建造的地球化学研究及典型矿床成矿流体性质的比较研究后指出,由元古界板溪群内发育的Au、Sb矿化至古生界寒武系内的Hg矿化,其矿化流体具有硫浓度不断降低,氯浓度显升高,大气降水的比例不断增加的明显规律。含矿建造中成矿元素的丰度为控制矿化类型的非主要因素,成矿流体中矿化剂的各类和浓度以及成矿温度则是制约该区矿化类型的主要地球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水体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体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方法主要有实验分离测定和模式计算两大类 .本文重点概述了近年来以实验分离测定为手段的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缪军  何江  杜晖  胡东南  谢绿萍 《广西科学》2000,7(2):93-97,102
以1999年夏季在位于南宁地区的一栋实验太阳房所进行的热工测试为例,对比分析太阳房室内热环境,讨论隔热墙体,空气调节系统,屋面铁板辐射致冷等措施在高温高湿地区建筑室内热环境改善方面的可行性,表明实验太阳房夏季室内热环境有明显改善,但尚未达到舒适的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