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为一门自然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科学,进而跨入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相交融的广阔领域。自然辩证法起初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份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其标志是在上一世纪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学术研究?学术研究就是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有所创新,以新的成果作为对学术发展的奉献。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研究学问,是要接受一种有系统的知识,而窥破他有不足或不确的点,专心研求,要有一种新发明或新发现,来补充他,或改正他”。(引自蔡元培《为什么要研究学问》,1935年6月)我国著名化学家黄子卿先生也曾对科学研究作了很透彻的说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大小,要看提的问题如何。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是新的,首先是新的主意,新的见解,如果主意不新,方法新也好,…  相似文献   
3.
莱布尼茨是卓越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和牛顿相互独立地创建了微积分。17世纪末,在欧洲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旷日持久的微积分发明权之争。通过争论和调查,人们公认:莱布尼茨和牛顿都是微积分的发明人,他们的微积分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4.
5.
先生:当我写作关于我们的系统的著作时,我曾特别注意到足以使熟思的人们相信上帝的那些原理;当我发现我的著作对于这个目的确有用处时,没有什么能比这件事使我更高兴的了.但是,如果我在这方面对于公众有所效劳的话,那只是勤劳和耐心思索的结果.关于你的第一个问题,我认为,如果我们的太阳和行星  相似文献   
6.
哥白尼曾以伟大科学著作《天体运行论》的出版宣告了自然科学之从神学的解放.布鲁诺为坚持科学真理向宗教势力进行无畏的挑战,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伽利略也为科学的解放事业作了长期的艰苦斗争.科学,终于挣脱了封建教会的枷锁,获得了  相似文献   
7.
从部分与整体谈科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与整体,从来就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部分与整体是互相依存的:一方面,整体由部分组合而成,整体不能脱离其部分而存在;另一方面,部分作为整体内部所包含的因素或过程,一般说来,总是处于与其它部分的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之中。因此,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来说,只有认识了部分,才能更好地认识整体,也只有认识了整体,才能更好地认识部分,这应是理所当然的认识论原则。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特别是认识方法中,能不能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常常直接影响到人们能不能获得关于客体的正确认识。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科学工作者积累了不少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经验,既创造了从部分认识整体的有效方法,也创造了从整体着眼的整体性方法,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8.
9.
今年是德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哥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诞生340周年和逝世270周年。在哲学上,莱布尼茨与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齐名,是欧洲三大哲学泰斗之一。在数学上,他与牛顿相互独立地创建了微积分,并且是数理逻辑这一重要学科的开创人。莱布尼茨以自己对人类科学文化做出的不朽贡献而在全世界享有盛名,赢得各国学术界的敬重和纪念。  相似文献   
10.
艾萨克·牛顿是世界公认的科学伟人。他的科学成就,特别是他所创建的力学原理,是近代科学大厦的基石。他的科学著作,尤其是他所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高耸在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一座丰碑。牛顿为建设人类的科学宝库做出了前人无与伦比的贡献,为发展人类的文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因此,很自然地,牛顿的生平和业绩,他的思想和著作,就必定要成为人们饶有兴趣的研究对象,对于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更是必须加以研究的重要人物。事实上,研究伟大科学家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