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GIS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六盘山贫困地区乡镇用电量空间分异特征,揭示了地区海拔高度、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社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对电力消费量的影响,并以此提出了在贫困地区应通过实施电价补贴、推进人口城镇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等政策措施来完善地区电力供给条件.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作地与居住地在空间上逐步分离,居民的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居住选择的自由度增大,移动性和出行需求不断提高,个人偏好和主观能动性在居民活动行为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因此,解释城市活动空间的视角有必要拓展到经济、社会及文化这一更广的层面上来.本文以南京城市居民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居民个人情况、家庭属性特征、迁居时空过程和迁居原因的分析,评价南京城市住宅区开发现状,提出未来开发方向,以供相关部门在进行城市居住空间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置石在园林中各种作用、布局的分析,讨论置石的特点,并对现在置石在园林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魏迎梅  周侃  吴玲达 《系统仿真学报》2011,23(7):1419-1423,1428
研究基于GPU和小波变换的海量地形数据实时绘制技术,通过小波变换构造地形网格的动态多分辨率模型,利用小波完备的数据重建功能,实现不同分辨率数据间的实时转换,减少从慢速外存向内存读数据的时间开销,提高绘制效率。通过小波渐近绘制算法解决不同分辨率模型间的平滑过渡问题,通过扩大了小波变换的采样范围解决块间小波变换的边界问题,通过顶点数据拟合算法解决相邻地形块间的裂缝问题,优化GPU的地形遮挡剔除算法,挖掘GPU的通用计算能力,在加速几何绘制的同时加速小波变换,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双孔径分布毛细芯有效导热系数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路热管双孔径分布镍芯进行5因素4水平的16组正交化烧结实验研究,测量双孔径分布镍芯的孔隙率和有效导热系数,并与现有的11个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计算模型进行对比。从控制双孔径镍芯有效导热系数尽可能小的角度,得到由5个烧结参数的最佳水平组成的烧结工艺。结果表明:对双孔径分布镍芯的有效导热系数影响最大的烧结因素是造孔剂含量,其影响指数分别是压制压力和保温时间的1.9和2.2倍;烧结温度和造孔剂尺寸的影响度相当且较小;常用的估算环路热管金属烧结芯有效导热系数的Alexander模型的计算值偏高,Maxwell模型的计算值偏低,在孔隙率为0.5~0.7时,ChernyshevaMaydanik模型与ChaudharyBhandari模型计算值的平均值与双孔径分布镍芯的有效导热系数的实验值拟合更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态环境日益需求的日益增长,公众对环境监测的真实性与全面性提出更高要求。为深入探讨现有的环境监测指标是否能充分反映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判断,文章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在北京的不同功能区内开展问卷调研和实地访谈。研究结果显示,现有的环境监测指标并不能准确反映公众对环境的看法。一些环境问题,如杨柳絮,在现有指标中没有反映出来,但对公众的认知有较大的影响。政策制定者与公众对于环境概念的多样化理解,以及对新型环境问题缺乏监测标准是导致监测指标偏离公众认知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应定期对居民进行调查,获取公众的真实环境感受。此外,环境监测指标的选择不应局限于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特别是,应根据公众的感受制订一些指标,打造“以人为本”的环境检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作为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域,揭示其建设用地扩张新趋势是维护生态系统功能、规范青藏高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重要前提,对实现建设用地高质量利用和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0和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建设用地扩张过程测度指标、洛伦兹曲线等,定量刻画了2000-2020年青藏高原建设用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建设用地扩张显著,由2000年的233.28 km2扩展至2020年的759.95 km2。青藏高原建设用地规模集中化程度较高,2020年西宁、拉萨两地建设用地占比达到43.05%。空间上,建设用地呈“整体分散,局部组团”特征,青东河湟谷地、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环青海湖盆地建设用地扩张较突出;(2)青藏高原建设用地在低山缓坡及较温暖湿润地带的分布指向特征明显,2000-2020年间呈现向高海拔、陡坡地以及较寒冷干旱地区扩张新趋势,自然环境限制作用有所减弱。(3)2000-2020年青藏高原建设用地来源以未利用地、耕地为主,未利用地为最大的建设用地转入源,转入占比达到62.63%。对此,未来青藏高原空间管制的政策取向包括:按“大集聚”与“大分散”并举方式优化青藏高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以提升空间管制精度为抓手遏制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态势,按建设用地扩张新趋势构建“近零”扰动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监管体系、重塑高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