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应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月球撞击坑进行自动识别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岳宗玉  刘建忠  吴淦国 《科学通报》2008,53(22):2809-2813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强大的分类方法, 它首先将影像分割成许多对象, 从而可以计算这些对象的许多特征值并实现对事物的识别. 然而, 这种方法目前还没有应用到月球科学研究中, 在这篇文章中尝试性的应用这种方法对月球表面的撞击坑进行了自动识别, 并得到了一些初步结果. 撞击坑是月球表面最主要的特征, 它对月球地质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在月球科学研究中,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应用撞击坑的分布密度估计月表地质年龄, 因而对撞击坑进行正确的识别是必要的. 然而对撞击坑进行手动识别是很低效的, 这就促使寻找一种高效的自动识别方法. 描述了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在月表反射率影像上对撞击坑进行自动识别. 在这种方法中, 根据大小、形状、色调以及各层权重首先把影像分割成许多对象, 并用特征值“相邻对象的对比”从月球影像上鉴别撞击坑, 然后把属于同一类的相邻对象进行合并; 除了几个大型撞击坑外, 每个撞击坑都已经成了独立的对象. 为了剔除撞击坑类中的辐射线, 特征值“长宽比”被进一步用来识别撞击坑. 最终的结果输出到ArcGIS中对大型撞击坑进行了人工修正, 并经统计得到了月表撞击坑的个数.  相似文献   
2.
"北方化石和岩石标本库"是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已摸索出一套包括标本收集、馆藏、数字化归档和系统管理模式的初步经验,建立了规范的"北方化石和岩石标本数据库",提高了现有标本及其数据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为今后新增标本的科学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期建设已建立了标本实物库和数据库,并提供了与之相应的仪器和设备,完成了中心网站的设计(网址为www.ndcpp.org),可实现资源共享;完成了包括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微体藻类、孢粉等微体化石,珊瑚、腕足、三叶虫等无脊椎动物大化石,大植物化石和遗迹化石等类别的1 053个新种的模式标本的收集,建立了2 000个化石模式种的包括中文描述及相关图片资料的化石模式标本数据库;完成收集了包括青藏高原、高压超高压带及东部的典型火成岩、金伯利岩、北方陆块下地壳岩石和中国宝玉石标本在内的5 100块岩矿标本,建立了这些岩石标本相关资料的岩石标本数据库.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建成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开放型的"北方化石和岩石数据中心",使其具有收集储存功能、检索查询功能、上网服务功能和数据发布功能,为国内外同行专家服务.  相似文献   
3.
国家化石岩矿标本库数据库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护古生物各门类和岩石矿物标本,实现化石岩矿标本B/S(Brower/Server)结构的网上查询,给出了科技部基础性项目--国家化石岩矿标本库网络数据管理与网站的设计方法,其主要技术是采用3层体系结构的方法在MS VB 6.O(Miscrosoft Visual Basic 6.0)和MS SQL Server2000环境中,利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组件、ADO(Microsoft ActiveX Data 0bjects)组件、ASP(Active Server Page)上下文档等实现了B/S结构的数据库管理和网站的信息查询.给出了数据库结构设计、管理系统设计和网站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及化石拉丁名和矿物空间群等符号表示方法、图文资料上传与管理、SQL Server与Oracle之间的数据转换等技术关键.国家化石岩矿标本库信息网站已实现化石模式种数据及图片、岩石矿物标本数据及图片的数据库管理和多手段网上查询.实践表明,用XML/XSL(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的3层体系结构技术,对随需调整数据结构和用户管理需求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对中国东南部中生代时期由古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即:中侏罗世太平洋构造域开始作用,形成的北东向构造形迹叠加在早期和同期的近东西向构造带之上,开始了从东西向古特提斯构造域向北东-北北东向太平洋构造域的体制转换;早期以南岭东段闽西、赣南、粤北一带为构造域转换的交接带,此后可能以"非正交叠加斜向迁移"的方式向北东方向浙闽沿海一带发展,于早白垩世全面完成转换过程;赣江断裂带和吴川-四会断裂带是南岭以北两大构造域的分界线.在地球动力学体制上,由挤压应力体制转换为伸展应力体制,并一直持续到中生代末期至第三纪.  相似文献   
5.
凤凰山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指出矿田内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T1n)和龙山组(T1h).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控矿构造为处于接触带内的走向北北东、北北西和北西向的脆性扩容断裂,它们之间的相互追踪而构成的"之"字形断裂组合是矿体赋存的主要场所;成矿岩体主要为复式岩体中的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来源于统一的深部岩基,属来自幔源的中酸性钙碱性岩石,发育有各种类型的强烈的蚀变作用,具有形成矽卡岩型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巨大潜力;岩浆带来了大量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和巨大的热能,是成矿最重要的因素,构造为岩浆的侵位和就位以及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通道和场所;地层主要以其有利的岩性参与了成矿活动,三者的耦合作用,导致各种不同类型矿床(体)的形成;矿床(体)是岩浆 热液、地层、构造综合作用和有机组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