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间接接触蓄,放冷模式下,蓄冷罐内状态点在相图上的变化情况,得出了蓄,放冷过程中蓄冷罐内各层之间的传热特性数据,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蓄,放冷过程中的过冷度,气体水合物疏松度的影响,模拟了实用气体水合物蓄冷系统的蓄,放冷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元醇类添加物对R12水合物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模拟蓄冷空调的实验系统中研究了一元醇类添加物对氟利昂R12形成水合物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异戊醇能形成较稳定的水合物。同时用量子化学的CNDO/2理论方法分析了醇类添加物的影响原因,理论结果较好地说明了醇类添加物的作用本质。  相似文献   
3.
表面微/纳加工是强化沸腾传热的重要方法和研究热点.很多基于表面微/纳加工技术的梯度结构多孔表面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强化沸腾能力,但不同的梯度结构多孔表面对沸腾传热的影响目前尚缺少系统性的研究.本文从几何尺寸梯度和润湿性梯度两个方面回顾了梯度结构多孔表面的沸腾强化进展以及对应的相变器件研究.几何尺寸梯度结构表面可分为单层几何梯度结构多孔表面、多层几何梯度结构多孔表面、覆盖微/纳米层的梯度结构多孔表面以及径向梯度孔径多孔表面.除几何尺寸上的梯度结构对强化沸腾有明显效果,润湿性梯度的改变也被证明可以大大提高沸腾换热效果.由于梯度结构多孔表面优异的沸腾传热性能,其在相变器件(如环路热管、平板热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有效提升了器件的传热性能.本文总结了部分梯度结构多孔表面在强化沸腾传热及提高相变器件性能方面的共同点,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梯度结构多孔表面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对梯度结构多孔表面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得到更高效的沸腾换热表面和相变传热器件.  相似文献   
4.
衡益  罗玖  杨青青  莫冬传  吕树申 《科学通报》2020,65(18):1857-1874
回顾了近年来在池沸腾实验过程中衍生出的三维瞬态热传导反问题和相关计算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制定优化问题的Tikhonov正则化法和迭代正则化法来求解相关的反问题.在对前者的研究中,一种基于模型函数策略的改进Tikhonov正则化法被开发和用于快速估算最优正则化参数,从而加速整个反问题求解过程.对于后者,针对工程上可获得的高分辨率测量数据与有限微热电偶测量数据两种情况,开发了基于共轭梯度法的迭代正则化策略对相关反问题进行求解.近期,针对使用薄加热箔表面这一特殊池沸腾实验提出了一种新的两步直接法.该方法不需要求解大量由偏微分方程约束的优化问题,而是通过近似重构偏微分方程模型的Dirichlet边界条件,将不适定的反问题转化为一个适定的,易于求解的正问题.这种方法在计算效率方面具有优势.此外,在数值计算方面,由于实际实验的非均匀测量配置以及待估算的表面沸腾热流密度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具有发生快速变化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随时间变化的有限元网格自适应细化策略来进一步加快反问题求解过程.该策略的准确性与效率通过几个典型工程案例得到了验证.基于此,在一个实际单泡核沸腾实验中重建了环状沸腾热流密度模式,与微层理论结论一致.在另一个全阶段的沸腾实验中,使用自研提出的计算方法所估算的表面局部沸腾热流密度峰值是大多数传统研究所获得的宏观平均热流密度的数十倍,乃至近百倍,所获结果揭示了池沸腾强化传热微观上的局部动态.这些针对池沸腾中三维瞬态热传导反问题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阐明池沸腾强化传热机理,探索微纳结构等一系列高效传热器件表面沸腾传热的极限,建立精确预测沸腾全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和进行基于模型的最优实验设计提供了一些理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5.
独立研制了《化工原理(中、英文网络版)》、《虚拟化工实验(中、英文网版)》、《化工设备动画库(中、英文网版)》、《化工基础试题库》等多种多媒体课件,并运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和学生上机做实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偏置炉胆热水、蒸汽锅炉在运行中存在的易结垢、热效率低等弊端,提出一种带隔板的新型锅炉结构.在对锅炉结构形式及其热特性提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SIMPLE方法,对两种进出口型式的锅炉的传热特性进行了二维、三维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此技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对水平放置环状扇形通道在内、外管壁为恒热、冷温度,及两侧壁为绝热的边界条件下件下自然对流换热的数值计算,得出了偏转角、扇角、半径比及Ra数对当量导热系数K∞的影响,基本揭示了各种环状扇形通道内的自然对流换热规律,对工程实际应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