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综合类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信息文明到生态文明:社会进步的信息增殖进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生物进化、信息增殖进化与社会进步自工业文明以来,由于人们往往用物理观来看世界,因而一般用人类对物质的拥有量和对能量的驾驭程度来衡量社会的进步程度。每当我们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视角对自然社会经济系统进行综合性透视时,却往往被引入误区。迅猛而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是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于1983年开始筹备组织的以全球变化为中心的一项国际合作研究,已于1986年在ICSU第21届大会上通过。1988年在北京召开的ICSU第22届大会进一步明确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指日可待。在4、5年内对中国农业的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措施将逐步取消, 中国农业将面临国际上发达国家大农业的冲击, 为使中国农业在世界贸易组织所建构的规范下持续稳定地发展, 必须参照世界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 解决中国农业所面临的耕作制度转变、土地使用权集中和农业产业一体化等根本问题。一、实现谷物大田耕作制度向混合饲养型耕作制度转变1.谷物大田耕作制度的弊端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耕作制度改革是一项农业实践活动, 其中涉及许多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动态过程中的协同性新疆大学干旱生态环境所教授任光耀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刘宗超新疆大学干旱生态环境所博士成雁翔吕光辉1“可持续发展”主要方面的协同性思考“可持续发展”只有在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生态系统、生产潜力的改变协调一致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发展生态产业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西部开发要根据生态适宜度进行区域限定自从西部开发战略提出以后 ,西部开发的范围似乎已从10个省扩展到19个省 ,甚至中部偏东的一些省份 ,也要往西部靠。我们认为西部开发要限定区域。根据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应选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和内蒙西北7省区以及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5省区。这样限定的西部地区总人口3.3亿 ;面积678.5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总面积的70 %。其中西北7省区人口9412万、面积542.7万平方公里 ;西南5省区人口2.4亿、面积135.8万平方公里。以秦岭为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思想对于那些想扩大西方科学的范围和意义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来说,始终是个启迪的源泉. ——1.普里高津——一元数理论是我国学者刘绍光创立的一种科学探索理论,它是在中国古典数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传统的符号计算方法化为自然数字排列的计算方法;它是关于时间、空间、物质一元运动形式的理论性探索;也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继承和发展.一元数学是一元  相似文献   
7.
确定全球生态明观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一、农业“新四化”道路的基本观点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的农业更加合理高效地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整体效益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尤其是加入WTO后 ,急需借鉴世界农业的成功经验 ,开创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后认为 :我国农业应该旗帜鲜明地以合作经济为组织形式、以出口为导向、以食品加工业为龙头调整农业结构 ,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信息化”模式发展农业 ,走农业的“新四化”之路 ,逐步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规模化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服务型农业合作经济体系”是世界现代农业实现规模化的最佳组织…  相似文献   
9.
自然地理系统及其熵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主要探讨了自然地理系统的演化及自然地理系统熵变的唯象理论等。  相似文献   
10.
地球表层进化研究的新视角:从物理观到生态文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表层进化研究的新视角:从物理观到生态文明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刘宗超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刘粤生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一般生物与环境互相作用的最高形式,生态文明观的形成沟通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物质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