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探讨了桑树萎缩病茎段再生健康植株的条件.结果显示,严重呈现萎缩症状的桑树茎段在不含任何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生长1~3个月,形成的幼苗盆栽后2年中不再显现任何症状.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盐酸盐(DAPI)检测表明组培植株中不再含有类菌原体  相似文献   
2.
玉米(Zea mays L.)属禾本科玉蜀黍属,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本研究以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为植物材料,通过对盐胁迫下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SnRK2基因表达量进行半定量PCR分析,探究盐胁迫对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SnRK2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处理下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的SnRK2基因表达含量均高于对照,盐胁迫对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的SnRK2基因表达影响较小,但显著降低对照组玉米SnRK2基因的表达.本研究为后续探究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的耐盐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酶法提取百合多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研究了热水法及复合酶法提取百合多糖(LBP)的最佳条件, 对两种方法得到的多 糖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发现复合酶法能显著提高百合多糖的提取率, 可达31.03% , 是热水法的2.85倍. 复合酶法提取的多糖在体外抗氧化活性如对O2 ·及·OH的抑制作用、 对H2O2诱导的人血红细胞氧化溶血 的抑制作用及人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均显著高于热水法提取的多糖. 经Sephadex G-75柱层析对粗多糖进行分离, 得到3种组分, 其中活性组分LBP-3主要存在于酶法提取 的多糖中, 测得该活性组分的分子量为13 400.  相似文献   
4.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探讨了桑树萎缩病茎段再健康植株的条件,结果显示,严重呈现萎缩症状的桑树茎段在不含任何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生长1~3个月,形成幼苗盆栽后2年中不再显现任何症状,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盐酸盐(DAPI)检测表明组培植株中不于含有类菌原体。  相似文献   
5.
组蛋白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方式中的一种,参与异染色质形成、基因印记、X染色体失活和基因转录调控。组蛋白甲基化过程的异常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既往认为组蛋白甲基化是稳定的表观遗传标记,然而最近许多组蛋白特异性去甲基化酶的发现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JHDM1是第一个被发现含有JmjC结构域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它能够特异性地除去H3赖氨酸36位二甲基化和一甲基化修饰,但是不能去除H3赖氨酸36位三甲基化修饰。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JHDM1的去甲基化催化机理,我们解析了hJHDM1A及其与α-酮戊二酸复合的晶体结构。结构比较揭示α-酮戊二酸的结合能够稳定围绕活性中心的柔性环,这一构像变化对于hJHDM1A发挥去甲基化活性是非常重要的。结合突变试验结果,我们提出了底物的潜在结合位点,结构分析也揭示高度保守的S145对于区分不同的赖氨酸甲基化程度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多对引物探讨了桑树萎缩病类菌原体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所用引物中只有R16F2/R2和R16(Ⅰ)F1/R1适用于桑树萎缩病类菌原体的检测,呈现不同症状的黄化型、萎缩型和其它两种类型的病株都扩增出类菌原体16SrDNA的片段.根据组特异性引物对四种症状类型中类菌原体16SrDNA的扩增,对我国桑树萎缩病类菌原体的分组状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