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粘弹性胶束压裂液的流变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粘弹性胶束清洁压裂液(VES-60)的流变动力学,首次建立了粘弹性胶束的流变动力学模型和方程,并用于描述粘弹性胶束压裂液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流变动力学模型能够确切描述粘弹性胶束的形成过程,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模型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合理。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苏里格等多薄层储层改造纵向上有效动用程度差的技术难题.利用前置投球选择性分压方法及模型,进行技术改进与图版研究.结果揭示苏里格气层投球分压裂缝延伸规律,形成投球分压的应力判别新图版,建立提高压开程度的射孔优选方案,得出快速科学分析投球效果的现场判别图版与优化方案.综合应用提高了新型投球分压技术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现场应用36井次后,施工周期缩短10~30 d,试油及改造成本仅为原来的20%~50%,为多薄层油气藏储层纵向上的高效动用提供新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特低渗透天然砂岩大型物理模型渗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特低渗透天然砂岩大型物理模型,提出研究特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的新方法.通过引入无因次产量系数的概念,分析大模型的渗流曲线,给出天然大模型的渗流特征;结合对比小岩样的非线性渗流规律和测量的平面压力梯度场,将大模型划分为死油区、非线性渗流区和拟线性渗流区.研究结果表明:特低渗透天然大模型同小岩心一样具有非线性渗流特征,相同注采压差下,渗透率越低,无因次产量系数越小,非线性渗流特征越显著;注采压差越大,无因次产量系数越大,最终趋于定值.大模型的渗流区域与注采压差、井距及模型物性有关,相同注采压差和井排距下,渗透率越低,死油区范围越大,非线性渗流区和拟线性渗流区越小;增加注采压差、缩小井排距均可缩小死油区,甚至使死油区消失,整个油藏流动能力增强.该新方法更能直观地描述实际油藏的渗流规律.  相似文献   
4.
裂缝扩展模型的选择对于压裂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基于小型测压分析,在确定储层、井筒等参数的基础上,综合测井解释、岩石力学等,分别建立并校正了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和多缝模型。通过净压力拟合反演不同模型下的裂缝参数,并与微地震数据对比。结果显示:玛湖区块由于其岩石、应力、天然裂缝等条件的限制,体积改造并未形成裂缝网络,离散裂缝网络模型也不适用其体积改造的模拟,传统双翼对称裂缝对该区块裂缝描述更为准确;因此现场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区块具体分析,不应盲从和盲目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5.
 井漏和硫化氢腐蚀是裂缝性异常低压酸性气田钻井作业过程遇到的两大难题。有针对性地研制了随钻堵漏钻井液体系LCM,开展了相应的室内实验并应用于现场。LCM体系由硫化氢清除剂、抑制剂、缓蚀剂和堵漏体系组成,该体系性能稳定,悬浮性良好、不沉淀,配伍性良好。将该体系应用于现场施工3口井,钻井作业过程中能够有效防硫,并在不影响钻井进程的情况下,对长达110m的井漏失返井段进行快速人工造壁,实现有效封堵。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可有效防硫,同时随钻堵漏效果好,尾管固井顺利,不影响地质录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能节省作业时间和钻井液材料,缩短钻井周期,有效降低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致密油藏压裂和注水吞吐过程中逆向渗吸采油机理,通过大型露头岩样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建立致密油藏逆向渗吸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和反向驱替渗流阻力测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两种不同渗透率模型进行逆向渗吸物理模拟实验,研究逆向渗吸渗过程中的渗流规律,揭示逆向渗吸采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逆向渗吸采油效果很弱,且渗透率越低,逆向渗吸置换效果越差;水通过毛管力进入基质置换其中的油,并在裂缝附近区域形成油水混合带,阻碍流体流动;2 m D和0.2 m D露头模型逆向渗吸作用区域分别为10 cm和8 cm;在逆向渗吸作用区域内,2 m D和0.2 m D露头模型逆向渗吸采出程度分别为6.3%和3.7%。  相似文献   
7.
 华北S 区气藏为裂缝性碳酸盐岩超深底水凝析气藏,储层发育特征及建库渗流机理极为复杂,导致建库库容参数评价难度较大。通过对比分析毛细管压力曲线与核磁共振T2谱分布的相关性,研究了碳酸盐储集空间孔喉发育特征;基于非稳态法多轮次气水相对渗率测试曲线,分析了碳酸盐微裂缝储层气水两相渗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华北S 区碳酸盐储层微裂缝发育、孔喉细小且分布集中,不同层位气相渗流特征差异较大,影响了碳酸盐气藏型储气库运行效率,是建库方案制定及注采运行优化首先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碳酸盐岩基质酸化过程中,一个主要特征是形成蚓孔。欧几里得空间认为蚓孔是无序的、杂乱无章的,采用经典数学的方法进行模拟难度极大。为了能够对酸蚓孔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优化酸液用量、施工排量,以期获得最优酸化效果,需要建立蚓孔计算模型。由于蚓孔的整体与局部具有相似性以及标度不变性,因此利用分数维描述蚓孔,引入“数盒子”计算法对蚓孔的Hausdroff分形维数进行研究,推导了碳酸盐岩基质酸化蚓孔有效作用距离的分形模型。进行了影响参数敏感性分析及现场酸化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酸化后表皮系数与计算结果较为一致。对酸化优化设计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攀  王强  丁云宏 《科技资讯》2012,(25):73-73
本文通过对马钢新区空压站IR离心机冷却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