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2篇 |
教育与普及 | 2篇 |
综合类 | 17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申请专利、取得专利保护是高校科技成果获得法律保护的首要条件,专利申请与授权的质量和数量同时也反应了高校技术创新的能力高低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强弱.本文通过安徽省主要高校专利工作的情况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影响安徽省高校专利申请的因素,寻找高校专利工作发展对策,以促进高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发震断层上的潜在地震开展震级和地表震动预测,对开展地震灾害区划、防震减灾等工作十分关键.由于断裂带本身的多种非均匀性,如断层几何、介质结构、应力的非均匀分布,准确预测震级面临着众多挑战.本文简要回顾了影响地震破裂传播及震级的因素,指出了应力分布状态、断层孕震带尺度、断裂带介质结构对破裂传播过程的影响.在非均匀应力分布下,震级对破裂起始位置(震中)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即震中-震级存在“测不准”关系,震中对破裂是否延伸到地表也有控制作用.走滑断裂带孕震带尺度(在倾向上的深度)对破裂是否发展为“逃逸型”大地震有控制作用.近断裂带的介质结构对破裂方向性、延展尺度都有显著影响.未来可通过密集地震台阵观测获取高分辨率断裂带结构,并结合实验室流变性质测量,推断发震断层的流变结构,为刻画可能发震的凹凸体提供支撑.针对震中对震级的影响,可以通过破裂动力学模拟,结合大地测量观测、地震学观测、实验室摩擦实验结果,进行数值实验,探索可能发生强震的震中区域,为野外观测提供参照.此外,动力学数值模拟结果也可以弥补大地震近场地表震动观测数据缺乏的不足,为开展基于地震物理过程的灾害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密集假目标干扰通过产生大量虚假回波扰乱雷达对真实目标的有效检测和识别,由于虚假回波信号与真实信号的高度相关性,雷达很难对其进行有效识别和抑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信号数据多特征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密集假目标干扰融合识别与抑制技术,通过速度量测统计分布特征提取、峰值邻域谱线抑制、谱线分布信号幅度基本概率赋值构建及D-S证据理论融合判别实现了干扰的识别与抑制,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计算机精品课程建设可以促进学校相关专业建设,并且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近年来,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各院校都结合了自身实际,进行了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许多院校的计算机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内容与实践、课程管理机制、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根据这些问题,讨论分析了相应的策略,即可从建立教学网站、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优化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教学形式和内容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目前的教学要求和临床医疗环境,将多媒体技术与情景教学法融入到传统教学模式中,同时重视培养医患沟通技巧可以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习主动性,增强沟通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片机系统的应用也随之飞速发展.而在实际应用当中,人们对单片机的重复投入往往会造成一种浪费.本文通过对单片机系统的几种改造方法的介绍,希望能帮助用户节约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背景下体育文化传播的策略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媒体传播不仅改变了大众媒体的传播机制,而且对政治、文化、生活等多个社会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传统的体育文化传播方式带来了很多新层面的变革和挑战。从分析新媒体的互动性、跨时空性、主动性、个性化、平民化、信息量大等传播特征入手,探究新媒体背景下体育文化传播的新策略、新路径,如积极探索新媒体的高效应用,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等,促进体育文化在我国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过去曾一度大提德育首位的时候,德育也没有真正放在首位。从德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上考察,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准确的科学定位;二是单一的再生性功能明显;三是对校园文化环境的陶冶作用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