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3篇 |
综合类 | 1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低碳经济时代,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其产业结构变化,估算了2005年以来的耗能情况和三次产业碳排放量.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模式与其产业能源消费模式和产业碳排放量模式具有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即改善产业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强化行政铁腕,优化工业结构;开展低碳试点,发挥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个全新的时期给人类生产生活的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文章从对信息的理解开始,论述了信息科学技术及信息时代的一些基本特征.并根据信息时代的特征,对城市规划的有关理论与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赵明华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0,(1):60-6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和中心环节。文章分析了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推理是数理逻辑和人工智能中的重要内容,但如何用优化策略实施逻辑推理,仍然是一个尚未引起注意但需解决的问题.将运筹学的优化和图论的基本路径及最短路径的思想应用于逻辑推理,提出若干优化策略,这些策略将有助于在数理逻辑和人工智能中推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对非文克尔地基上的桩基承台梁,从桩土作者共同工作出发,考虑土体连续性和应力变形的扩散性,提出一种利用变基床系数和地基柔度矩阵进行迭代,计算桩基承台梁内力的有限单元法,可用于分析变截面承台梁、复杂边界条件、各种荷载组合,以及梁体与土脱开、基桩差异等特殊情况下墙下条形桩基承台梁的内力.图5,参9. 相似文献
6.
赵明华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2(3):83-85,96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原理,给出了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计算温度差及温度应力计算的方法,并对温度监测、施工措施进行了探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了模块化雨水收集与回用管理系统的基本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雨水的预处理、储存、深度净化、给水过程和系统控制等方面的困难和特点,针对性地提出模块化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关键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净化效益,为大中型居民小区、城市广场及工业厂房地区的雨水收集回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植被现场及室内冲刷试验的试验目的,详细介绍了其试验方案及试验方法.通过对试验区草种生长情况的评判,对试验区草种与固土结构的不同组合在不同坡度条件下抗冲刷能力的测试,对适宜边坡防护的草种进行了比选,对不同草种及固土结构抗冲刷能力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不同草种与固土结构在不同降雨强度及不同坡度条件下与边坡冲刷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土工格室加筋体的受力变形特点,将其视为小挠度弹性圆薄板,考虑土工格室与桩土加固区的变形协调、土工格室垫层耦合的水平与竖直变形以及上下界面的摩阻效应,建立此轴对称条件下薄板的挠曲变形控制微分方程,利用Bessel复变函数构造竖向及水平位移解析表达式,从而得出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网下桩土应力比、沉降及桩土差异沉降的计算公式.采用某工程试验结果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证明本文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参数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加筋体的复合弹性模量、桩土刚度比、上下界面摩阻系数比等因素可以起到调节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网下桩土应力比和降低格室体沉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友生;张克钦;赵明华;李文杰;宋虔;马二立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24,32(5):1474-1485
针对高层建筑地基易产生蝶形沉降的缺陷,提出一种便于施工且整体性较强的连梁-桩结构基础.为研究新型基础的竖向承载特性,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并通过有限元方法进一步计算其特性.建立塑性损伤模型以研究结构受荷时的易损区域,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试验与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连梁-桩结构的荷载-沉降曲线为缓变型,其沉降相较于群桩减小38.92%;轴力在连梁与桩连接处会产生突变减小,连梁对于桩体受力具有改善作用,不同位置桩体轴力分布大致相同,连梁轴力大于桩体;连梁内外摩阻力差异较大,内侧摩阻力接近于0而外侧摩阻力较大;连梁在受荷过程中能发挥良好荷载传递作用,产生较大的拉力;连梁-桩结构不存在传统基础的蝶形沉降现象;组合结构基础的主要受压损伤区域为下部桩体,连梁主要受拉损伤,连梁的四角处与桩-连梁连接处为结构易损面,应对其进行适当加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