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教育与普及 | 3篇 |
综合类 | 8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SLLJ地区Ess4 的冲积扇具有五层微沉积序列,本文利用从三维地震资料中提取的多种地震参数,首先对参数用K-L法压缩处理,然后与各层砂砾层厚度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改造后,再进行主特征因子分析求取各微层序的钻井加权地震相因子值,并转化为地震相平面图,通过与钻井相、测井相三相综合分析,成功地将其转化为各微层序的沉积微相平面图。因此本文提供了一种从地震角度进行微沉积层序研究的方法,该方法对相似复杂地质体的沉积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沉积学、生物地层学、测井地层学及地震地层学,对东海盆地第三系进行了较系统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东海盆地第三系可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层序组)和12个三级层序以及若干次一级层序。在三级层序中,Ⅰ型层序7个,Ⅱ型层序5个,平均年限5.3Ma,它们代表12次三级周期海平面变化产物,其中最高海平面期为伊普雷斯晚期,最低海平面期为鲁珀利早期。根据有孔虫带和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它们大致可与全球同期海平面旋回相对比。 相似文献
3.
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隆起带由多级次级构造带组成的大型台背斜构造.奥陶纪海平面多次升降以及晚奥陶世末期抬升剥蚀的作用,使良里塔格组成为该地区沉积范围最为广泛的地层.在对该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良里塔格组识别出SQ1和SQ2层序.以体系域为单位,结合多种地质因素和条件,编制良里塔格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沉积相带和古地理演化与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从塔中中央隆起向北斜坡和南斜坡依次发育碳酸盐陆棚—棚缘—斜坡—混积陆棚—半深海的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的白豹-华池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长6-3亚段以发育厚层块状砂岩为特征,对其成因的认识分歧很大.作者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区内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对长6-3厚层砂岩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它是由正常沉积与事件沉积所形成的砂体相互叠加而构成的.其中正常沉积为三角洲前缘砂体,事件沉积为地震作用所形成的砂体以及由地震作用导致三角洲前缘滑塌再搬运而形成的浊积砂体.2种作用、3种成因类型砂体在垂向上相互叠置、在平面上相互交叉,构成了该地区广泛分布的厚层砂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钻(测)井、地震解释等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将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寒武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4个三级层序,其中二级层序均为I型层序,主要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在寒武纪,研究区主要表现为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的交替沉积,其水体深度西北缘相对较大,东南部相对较浅。在此基础上根据其体系域发育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生储盖发育特征及时空配置规律,共发育1套烃源岩、3套储集层、2套盖层,烃源岩为SS1海侵体系域,储层分别为SS1高位体系域、SS2海侵体系域、SS3高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盖层分别为SS1高位体系域和SS2高位体系域,组成了两套较好的生储盖组合。研究区内野外剖面和钻井岩芯资料显示:白云岩多数经历过热液改造,在热液改造强烈的地方溶蚀孔洞较为发育,因此,在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热液通过断裂运移对原岩进行溶蚀和改造,易于形成较好的储层,进而形成较好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以岩心的沉积学标志为基础,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划分了头台—茂兴地区扶余油层(泉四段)的沉积徽相。主要有三种相类型:湖泊相(包括滨浅亚湖、湖泛平原亚相和浅湖砂坝微相)、三角洲相(主要是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分支河道微相)、河流相(实为三角洲水上平原的分支河流)。该区油层主要富集于浅湖砂坝、河口砂坝和边滩微相的砂岩中。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岩相古地理及时空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的勘探程度总体较低,所开展的沉积相等基础地质研究还不够系统、精细和完善,作者以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和地球化学标志,将研究区石千峰组划分为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4种沉积体系.以盆缘23条野外剖面和盆内众多钻井为基本资料,系统编制了石千峰组千5段-千1段岩相古地理图,其古地理展布及时空演化具有南、北物源特征,由北至湖盆中心具有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浅湖的远源古地理展布特征,由南至湖盆中心具有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浅湖的近源古地理展布特征.在千5期-千1期的古地理演化过程中,最大湖泛期为千3期.古地理展布特征亦反映了砂体平面展布及时空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8.
二叠纪是中国南方火山活动较为强烈的时期之一,此时贵州省境内形成了大面积的玄武岩。文章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大地构造学研究论证了早二叠世玄武岩喷发时为大陆裂谷环境,从宏观、微观岩石学特征确定了分布区东部的早二叠世玄武岩为海底喷发的产物,并详细研究了它对古海洋沉积学、古海洋地球化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油气运移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岸水下扇储集砂体是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碎屑岩储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在对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沙四上段沉积微相、生油岩条件和生储盖组合综合研究基础上 ,详细论述了稠油的形成机制 ,总结了该区油气运移和富集规律。通过对沙四上段储层的综合评价 ,指出了区内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0.
南华北地区奥陶系古喀斯特广泛发育,为油气成藏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野外露头剖面观测、钻井岩心观察,奥陶系古喀斯特主要发育于下奥陶统亮甲山组和奥陶系顶部,表现为不整合面(风化壳)残积物、喀斯特角砾、溶蚀孔洞缝等特征.将奥陶系古喀斯特划分为同生期、表生期和埋藏期喀斯特三类,同时讨论了影响和控制奥陶系古喀斯特发育的因素,其中构造、岩性、气候和古地貌为主要因素.研究区受构造隆升控制的表生期喀斯特和同生期喀斯特在横向上分布连续,有利于喀斯特储层发育;另外,奥陶系埋藏期喀斯特广泛发育,也有可能形成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