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完全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214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专家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在中Windows 2000开发平台下.使用Visual Basic6.0开发的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专家系统。系统由人机接口、推理机、知识库、动态数据库、知识获取机构和解释机构6个部分组成,它包含了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各分部及其子分部、分项工程常见质量缺陷(事故)的诊断、原因分析、预防和处理。还可通过系统查找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的相关资料,如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流程、工程材料质量控制、施工机械质量控制及有关法规等。系统的知识庠完全开放,以方便用户可修改和添加。 相似文献
2.
人工冻土融沉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促进人工冻结技术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利用自制的冻胀融沉试验装置,对南京地区典型土质进行了融沉特性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并非所有含水土体都产生融沉.只有当土体含水率超过起始融沉含水率后才会融沉.土体融沉系数随含水率增大而增大.且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融沉系数随含水率增大而分段线性增大.对于非饱和土,融沉系数与干密度变化规律中存在一个临界干密度,临界千密度对应土体最小的融沉系敷.开敞型冻融时,融沉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封闭型冻融时,融沉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粉砂相对于淤泥质黏土和粉质黏土属于非冻胀融沉敏感土. 相似文献
3.
在人工冻结法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冻土温度场的发展情况是控制和指导施工的重要手段.以南京地铁集庆门站左线盾构到达冻结工程为依托,运用数字测温系统对人工冻结法加固盾构进洞端头的地层温度进行了原位监测,获得了在地层初始温度高、土层含水量大的情况下进行人工地层冻结施工的温度实测数据.在后期停止冻结后对人工冻土的自然解冻温度进行了监测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土质对冻结温度场的影响胜于含水率对其的影响;地下水流速过快和土体中的空气能够阻碍冻结壁的有效形成;在洞口加固工程中注浆水化热不会对土体的冻结产生明显影响;冻土壁轴面上的自然解冻速率快于其他位置,但轴面处冻土的解冻周期性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4.
冻土冻胀融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论述了冻土冻胀、融沉研究的现状 ,总结了当前冻胀融沉机理、数值预报模型和防冻害措施的研究成果 ,探讨了目前冻土冻胀、融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应对冻胀水、热、力、位移的耦合作用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 ,建立更合理有效的冻胀、融沉预报模型 ,开发预报冻胀、融沉的软件 ,加强实验和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5.
高纯电子铝箔立方织构形成的微观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EBSD微取向分析方法,通过分析高纯铝箔冷轧后退火的再结晶初期立方取向晶核的形成过程及立方取向晶粒的长大行为,探讨了高纯铝箔中立方织构形成的微观过程.结果表明,在高纯铝箔轧制基体上没有发现立方取向{001}<100>的晶核优先形成,但是再结晶完成以后却会出现较强的立方织构,因此高纯铝箔立方织构的形成主要是借助于立方取向晶粒的取向生长机制实现的.立方取向晶核容易在S取向{123}<634>的形变晶粒之间产生. 相似文献
6.
Q235碳素钢超细铁素体在奥氏体内的形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Q235碳素钢形变强化相变过程中超细铁素体在奥氏体内部的形核;使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分析了析出的铁素体取向.结果表明,随内、外界条件不同,奥氏体内有两类典型的铁素体形核地点:形变带及奥氏体晶界附近的形变不均匀区.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增加,形变温度的降低有利于铁素体的形变带形核.在的超细铁素体最佳形成温度区间,靠近形变可使铁素体及第2组织均匀分布.形变带形核造成带状分布的铁素体及第2相,不仅形貌上出现方向性,铁素体取向也出现择优. 相似文献
7.
低碳钢中超细铁素体的长大倾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热模拟单向压缩条件下考察了四个不同C,Mn含量的低碳钢中通过形变强化相变产生的超细铁素体在模拟卷取温度下的长大倾向.结果表明,不同C,Mn含量的四种钢中的超细铁索体在~500℃的保温0~10min过程中都很稳定,没有明显的长大过程,也未明显观察到铁素体的静态再结晶.超细铁素体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稳定的第二组织(珠光体或渗碳体颗粒)的有效钉扎,它既阻止了铁素体的明显长大,也抑制其静态再结晶的充分进行.但不同C,Mn含量的四种钢中的第二组织有不同的演变规律,保温过程中形变奥氏体内形成离异珠光体并缓慢粗化.另外,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取向成像技术还测定了08钢保温过程中的取向(差)变化. 相似文献
8.
粗大奥氏体晶粒中应变诱导铁素体形成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观察粗大奥氏体经不同应变后的淬火组织,分析应变诱导铁素体的形成特点.结果表 明:奥氏体晶粒尺寸影响应变诱导铁素作的形成方式;在形变初期粗大奥氏体(~250-μm)应变诱 导铁素体主要在晶界、退火孪晶界形核,随应变增加,可通过形变带形核:而尺寸较小的奥氏体 (~7 μm),铁素体形核主要在晶界;随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形变带上形核比例明显提高,而在 晶界形核的比例减小. 相似文献
9.
长庆超低渗砂岩储层可动流体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超低渗砂岩储层渗流能力及开发潜力时,可动流体及其赋存特征是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利用核磁共振测试实验及离心实验,对长庆油田的6块超低渗砂岩储层岩样进行离心标定,定量分析了不同尺寸喉道控制的可流动孔隙空间大小,结果表明,对于长庆超低渗储层砂岩,以往低渗储层砂岩离心法所用的经验值1.38MPa已不再适用,最佳离心力应为2.07MPa;有效喉道半径下限为0.07μm,T2截止值为12.47ms.将实验结果与长庆油田的另外3块特低渗砂岩、6块致密砂岩岩样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长庆超低渗砂岩岩样大喉道控制的可动流体百分数小于长庆特低渗砂岩岩样,而大于长庆致密砂岩岩样. 相似文献
10.
原状土与冻融土物理力学性能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2):68-70
研究了原状土与融土的密度、干密度、含水量、饱和度、孔隙比、塑限、液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渗透系数等物理指标。以及抗剪 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压缩模量等力学指标的差异性,并讨论了这些差异对工程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