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5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项目教学法在PLC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主要介绍了在PLC课程中,采用的项目式教学法。通过项目的实施贯穿学习的相关知识点,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并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在PLC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把课堂从教室移到实训室,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汽轮机压力匹配器发展现状、机构原理及可观经济效益一一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氡气测量在煤矿地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氡气测量的现状,分析了氡气测量在煤矿上应用的地质基础和氡气的运移机制,探讨了氡气异常与不同地质现象的关系。证明氡气测量可在煤矿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通和带通信号采样的频谱混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带通信号的采样和重建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如果用信号的2倍带宽频率进行采样,会产生频谱混叠,且当信号的最高和最低频率分量中含有冲激函数时,采样之后的信号不能精确重建原信号,当信号的最高和最低频率分量为有限值时,仍然能精确重建原信号,研究还表明,低通信号的Nyquist采样中所遇到的类似问题只是带通情况的特例。  相似文献   
6.
野外活性炭测氡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活性炭吸附原理,对活性炭野外测量土壤中的氡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野外实际使用,设计了活性炭采样器,给出了野外操作方法。经野外实际使用,证明该方法较其它方法精度高、操作方便,有利于发现一些微弱异常。  相似文献   
7.
旅行商问题的遗传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行商问题属于NP问题,现在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法。本文应用遗传算法对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性作了探讨。文中对遗传算子的应用,编码,参数选择及其对收敛的影响等问题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水合物渗流是一个多相多组分非等温的物理化学渗流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相变、能量变化以及储层介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的定义方式。应用渗流力学理论,结合水合物开采方式,对其渗流过程进行了描述,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藏开采的基本数学模型,并探讨了目前天然气水合物渗流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天然气水合物藏的物理模拟和数值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民的公众气象服务调查,对调查者构成、关注的气象信息类型及时段、气象信息获取渠道、气象预报准确性、气象服务满意度及对气象服务需要改进的需求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乌鲁木齐公众气象服务总体满足公众需求,未来公众气象服务还将从提高预报准确度,加强气象服务信息的发布,改善服务的手段,积极拓宽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扩大气象服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提气象服务的时效性等方面提高气象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开发利用潜力大,其科学治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前期我国在盐碱地改良利用中取得了瞩目成就,但目前盐碱区环境、水文条件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盐碱地改良难度更大,盐碱土壤水肥盐调控机制不明,难以支撑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了探讨中国盐碱地土壤水肥盐动态调控的现状、机制、主要技术及其未来研究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2010—2024年的相关文献,总结了盐碱地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发现发文量逐年上升,盐碱地领域的研究热度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在增加。随后,详细探讨了盐碱地土壤水盐和水肥动态调控机制,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以及水肥耦合技术在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作物产量中的作用。膜下滴灌、微咸水利用、智能灌溉和有机肥改良等盐碱地相关改良和调控技术在控制土壤盐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土壤结构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然而,盐碱地水肥盐协同调控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现有水肥耦合模型在应用于盐碱地时仍存在较大局限性,亟需开发更多针对性模型;未来研究应聚焦于精准控盐、增碳减排和新型材料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以推动技术创新和实践发展;建议加强跨学科合作,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盐碱地科学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