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心血管生理信号特征提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血管生理信号特征提取的小波分析@吴效明@岑人经@陈正宗...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个实验装置的原理和研制了一个可供血管入口流动问题的实验研究的模拟实验系统.该系统既适用于等圆截面直血管的模拟实验,也适用于圆锥形直血管和其他异型截面直血管的模拟实验.功能较全,为血管入口流动问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套效果良好的装置. 相似文献
4.
郭圣文 池敏越 岑桂英 匡翠立 牛传筱 赖春任 吴效明 The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260-265
为了确定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发生萎缩的重要脑区,实现正常老年人(NC)对照组、MCI与AD三组人群的分类,选择了178名被试的脑部MR影像,利用体素形态学与方差分析方法,考察NC,MCI与AD三组人群的MR影像中灰质体积差异;然后,采用递归特征消去法对特征进行降维;最后,利用线性支持向量机对这3种人群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MCI组与NC组、MCI组与AD组、AD组与NC组的平均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0.2±1.3)%,(74.7±0.9)%,100%.对分类产生重要影响的脑区包括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梭状回和嗅皮层等.所提方法不仅能有效揭示NC,MCI,AD三组人群的脑灰质差异,阐明MCI患者与AD患者脑区发生萎缩的过程与特性,而且能准确区分这3组人群,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MRI中的肿瘤边缘的自动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MRI用于临床诊治时,肿瘤大小的自动检测一直是尚未圆满解决的问题,其中的关键技术是肿瘤边缘的自动检测。边缘检测是计算机初级视觉中的一个难题,一直受到图像处理研究人员的关注。虽然边缘检测的算子很多,但都是在噪声滤除与边缘检出之间作权衡取舍,本研究中提出了一种结合形态滤波器和广义模糊算子自动检测MRI中的肿瘤边缘的新方法,它能在保留边缘细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抑制噪声,实验结果表明,在噪声抑制和边缘点检出的折衷中,该方法具有比传统边缘缘检测算子更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缺血程度和在舒张期提高灌注压对缺血区血管网阻抗和顺应性时相变化的影响,利用一个包括正常心肌和缺血心肌的左心室壁血流灌注计算机仿真模型,6条雄性犬的左心室压和主动脉压的实测数据作为输入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缺血区血管网中各单元阻抗和顺应性随缺血程度的加重而上升;体外反搏对阻抗和顺应性的作用与缺血程度降低一致. 相似文献
7.
锥形血管中非定常流动的管壁切应力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锥形血管中的非定常血流流动进行了讨论,导出了管壁切应力分布的公式,在相应的数值算例中,着重讨论了锥度角及轴向距离对管壁切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对血管性介入治疗的血液流场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进行血管性介入治疗时的血液流场与正常状态下的血液流场有很大的差别,血液流速剖面与正常血液流场相比发生了很大的畸变,流速分布更加不均匀了,主动脉的速度剖面出现M形分布,而支管的血流速度也发生了相应的畸变,断面上的流速分布的不对称性增大了.为临床介入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新型复苏术--辅以增强型体外反搏和吸气阻力阀的主动按压放松心肺复苏术(AEI-CPR)的数字化,用计算机仿真模型模拟了人体在正常情况、心脏骤停以及采取新型复苏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并将标准复苏术(S-CPR)、主动按压复苏术(ACD-CPR)、以及带有增强型体外反搏的标准复苏术(SE.CPR)和新型复苏术AEI-CPR等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CPR产生的前向血流(FF)为1.1L/min,冠脉灌注压(CPP)为30.2mmHg;ACD-CPR产生的FF为1.2L/min,CPP为31.3mmHg;SE-CPR产生的FF为5.2L/min,CPP为57.4mmHg:AEI.CPR产生的FF为5.6L/min,CPP为57.6mmHg;带有增强型体外反搏的复苏术SE-CPR和AEI-CPR可显著提高前向血流,AEI-CPR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肺癌介入治疗的血流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血流动力学原理,研究肺癌介入治疗中药物注射对血管流场的影响,通过实验模拟研究,在靶血管入口外附近发现一个血流自然灌注区,这一新发现为解决肺癌介入治疗中发生高位截瘫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经几年的临床试用效果理想,无一例发生高位截瘫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