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针对传统单因子Lee-Carter模型中死亡率的改善呈常数速率的明显弊端,利用贝叶斯MCMC方法和中国实际人口死亡率数据,考察对比了双因子Lee-Carter模型的预测效果.检验结果表明双因子模型的拟合优度和离差信息准则DIC明显优于单因子模型,较好地抓住了死亡率随时间演进的波动性.文章还进一步比较了基于两种模型预测结果的年金的定价、统计特征、风险度量和资本要求.结果表明双因子模型下,年金价格核密度图的尖峰厚尾现象较为突出,宜考虑TVaR风险度量来弥补SolvencyⅡ中基于VaR的资本额度计算方法的不足,以因应年金产品中死亡率超预期改善的长寿风险.  相似文献   
2.
长寿连接型年金通过嵌入长寿期权,赋予年金发行人动态调整实际支付的权利.这种根据真实死亡率构建的支付结构,厘清了年金中长寿风险的权责关系,也重塑了长寿风险的分摊机制,是当前年金长寿风险研究中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文章应用贝叶斯MCMC算法对长寿连接型年金进行定价与风险评估,检验了年金长寿风险在发行人和持有人之间,以及在加入政府之后的三方之间的转移分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长寿连接型年金从根本上消除了长寿风险造成的超额偿付压力,年金持有人的效用状况也优于同价格传统年金.而政府以税收递延方式的参与,可以在不改变年金发行人风险状况的前提下,分摊年金持有人的部分长寿风险,进一步提升了持有人的效用水平.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税收优化设计的政策效应明显,可显著改善长寿风险分摊比例并提升该新型年金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