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BCIRL-SO3-HNU1和BCIRL-SO4-HNU2是由黄条行军虫成虫的卵巢管培养发展起来的二个新细胞系。它们各由一头刚羽化的雌蛾卵巢管。经过剪碎、胰蛋白酶处理、然后将细胞冲散、加入5毫升TC-199-MK培养基,培养在Falcon TC-25cm塑料瓶中。这二个培养在建系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们不仅在原代培养阶段增殖非常迅速,传代后的最初阶段的增殖也极快。SO3由原代培养开始至第一次传代,历时仅28天。SO4历时仅29天。它们除在第4代前传代间隔为3—5天外,第4代以后,都一直以1:2的分裂值每周传代三次。第100代以后才改按1:10的分裂值每周传代一次。SO3和SO4的细胞均疏松贴附瓶壁。传代时,不需经过酶的处理,轻轻振摇瓶壁或直接用培养基冲洗。细胞即可分散脱离瓶壁。它们的细胞大都呈园形,也有部分呈纺缍形或长形。从整体看,SO4细胞略大于SO3,细胞群体倍增时间,SO3在28℃下,120小时内为47±3.2小时.SO4在28℃下,72小时内为54±5.07小时。细胞的最高密度,SO3可达1.36×10~6细胞/毫升,SO4可达1.28×10~6细胞/毫升。按常规作细胞染色体的观察,其染色体粗短,数目与其他鳞翅目昆虫类似,变异大,大多难以计数。初步试验表明:这二个细胞系对黄条行军虫的核多角体病毒以及中国棉铃虫的两株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原代培养新细胞系是由9条棉铃虫雌蛹发展起来的。此工作开始于1980年12月4日。开始进行原代培养所采用的技术程序和建立细胞系所采用的培养基都与McIntosh等(1981)所描述的有关事项相同。传代培养1981年5月22日原代培养用胰蛋白酶消化,并将细胞培养仍接种在  相似文献   
3.
菜蛾科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株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蛹发展起来的细胞系已经建成并命名为BCIRL-PX2-HNU3.BCIRL-PX2-HNU3是由20个剪碎的全蛹经过消化处理,培养在TC-199-MK 培养基中建立起来的.原代培养只历时48天就开始了第一次转代,由于细胞增殖快而稳定、此后即按1∶2的分裂比值,每周转代三次,待转代100次后,改按1∶10的比值转代,每周一次,至目前为止,该细胞已传至115代.BC1RL-PX2-HNU3细胞仅疏松贴附瓶壁,容易从瓶壁脱落.转代时,不需用消化酶.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但以园形和卵园形为主.28℃时,96小时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30小时±2.06.1×10~5/毫升细胞培养8天后,最大密度可达1.3×10~6细胞/毫升.该细胞系细胞的染色体粗短,多为多倍体,具有鳞翅目昆虫染色体的典型性状.用磷酸葡萄糖异构酶作等电聚焦,该细胞系与一些其他细胞系有明显差异.试验表明:BC1RL-PX2-HNU3细胞系对苜蓿尺蠖(Autographa californica)的核型多角体病毒以及中国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病毒VHA—273敏感,并能复制出多角体.另外,用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感染该细胞系,6天后,电镜切片证实培养的细胞胞质内出现了颗粒体病毒的蒴伏体,但在随后的多次试验中,未能重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