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基于新发展理念选取36项指标系统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探索性空间分析法揭示2005-2019年黄河流域69个地级市(盟、州)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及关联特征,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识别.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呈低水平波动上升趋势,上中下游区域差异显著;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演变以正向为主,大致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热点分布大致呈从东至西热度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经济实力、集聚程度、人才供给、财政支出、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会提高高质量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污染排放指数的提升会抑制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结合GIS和Ucinet等分析工具,探究了辽宁省地级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辽宁省各市旅游经济联系量和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逐渐提升,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态势;2)各市旅游经济存在不均衡的空间结构,但网络密度增长明显;网络中心度也有一定的提升,沈阳市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余城市;旅游经济核心区数量变化不大,但区内联系逐渐增强,边缘区区内联系不强,与核心区的联系也较弱;3)为了使城市间旅游均衡发展,需要强化核心区城市对边缘区城市的"渗漏效应",不断强化边缘城市间的交通网络建设,优化整体网络空间结构以增强辽宁省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区域旅游效率评价与空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和曼奎斯特指数方法,对甘肃省各市州2003-2012年的旅游效率及其动态变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分析,并分析其空间差异,最终揭示了区域旅游效率的时空演化规律,以期能为甘肃省旅游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发.结果表明:甘肃省旅游总效率较高的地区较少,只有兰州、金昌、白银、庆阳4个地区的平均总效率在0.8以上,其余均为中等效率和低效率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在大部分时间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和规模收益不变阶段;不同地区的旅游效率变化趋势各异,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只有天水的MI连续10年均1,旅游效率持续提高;对甘肃省各市州进行了类型划分,I型地区有6个,Ⅲ型地区有3个,Ⅳ型地区有5个.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4—2015年的数据,选取西北地区较为典型的石油资源富集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庆城县为例,通过计算资源诅咒系数,判断庆城县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的偏离程度,并根据系数大小研判资源诅咒的存在程度.结果表明,庆城县已经陷入资源诅咒困境,在2004年陷入资源诅咒的边缘区,2008年进入资源诅咒严重区,且该效应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能源开发强度越大对经济的阻碍效应越强.通过改进荷兰病模型,利用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分析庆城县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传导机制,表明庆城县能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很大程度上通过间接性的传导机制,主要表现在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大量开发并未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从而形成的荷兰病效应已经发生并且形成;同时制度弱化现象与荷兰病共存.  相似文献   
5.
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采用以物质投入与消耗为表征的环境压力函数,结合“修正后的Laspeyres方法”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分析了兰州市1990?2004年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时序关系及其变化趋势和各驱动因素对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兰州市经济的快速增长,直接物质投入与国内物质消费总体呈上升趋势,由物质投入与消耗所产生的环境压力主要是由经济增长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消耗所致。人口因素和经济增长因素对环境压力的增大具有正向效应,技术因素对它则具有负向效应,人口因素对它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且比较稳定,而经济增长因素与技术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测度是由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指标体积组成的动态系统,其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各子系统的合理结构和发展模式以及子系统之间的发展协调程度.实验通过对空间测度建立指标体系,采用AHP方法结合可持续性的评价模型对三个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最后得出发展度和协调度的测度结果.由此推算出东北三省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为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改善措施提供了有力证据,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三省区的可持续性奠定了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国的基本发展战略,因此,定量开展新型工业化水平评价是科学制定有关政策的重要基础.以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为研究案例,通过构建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4、2006、2008和2010年等四年数据,运用均方差等定量方法开展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测度分析,进而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实现沈阳经济区的8市新型工业化水平的可视化展示.研究证明:2004~ 2010年沈阳经济区8市新型工业化程度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同时具有空间差异性.研究结论对于对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认知,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