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近江牡蛎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近江牡蛎担轮幼虫期染色体制备方法及核型分析结果,近江牡蛎2N=20,NF=40,均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另外,还观察了近江牡蛎核型的多态现象。  相似文献   
2.
斑鳠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内测定4尾斑Hu(Mystus guttatus)的含肉率及其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定,该鱼(鲜样)含肉率73.37%肌肉中含粗蛋白19.60%,粗脂肪0.36%,粗灰分1.20%,水分3.18%,无氮浸出物0.33%,干物质中水解氨基酸总量84.63%,其中必需氨基酸36.19%,占氨基酸总量的42.77%,游离氨基酸总量593.96mg/100g;必需氨基酸指数为53.08;矿物质含量丰富,斑Hu是一种营养价值和养殖价值都较高的淡水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3.
HACCP体系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5月至2007年9月,在广西沿海一个大型海水养殖场开展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的生产应用研究.根据HACCP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对整个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了水体、虾苗、饲料和药物4个养殖关键控制点,并制定相应的关键限值、监控措施以及超过关键限值时的纠正措施,使各关键控制点处于人为控制之下.实施HACCP后,试验养殖场生产的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出口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4.
静水压休克诱导近江牡蛎三倍体的发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晓汉  叶力  吴斌  刘汀 《广西科学》1994,1(1):47-52
用静水压休克诱导近江牡蛎(Ostrearivularis)三倍体的产生。静水压处理使受精卵的减数分裂纺缍体解体,处于中期Ⅰ和后期Ⅰ受处理的受精卵可恢复形成三、四极纺缍,之后产生两个单倍性雌原核而发育为3n-1pb;处于未期Ⅰ和中期Ⅱ期与处一后期Ⅱ期和未期Ⅱ受处理的受精卵可不恢复形成纺缍体,分别产生一个二倍性雌原核或两个单倍性雌原核而发育为3n-2pb.27℃下受精卵减数分裂的同步性较高.在授精后26min或36min以230kg/cm2的静水压持续处理15min,分别得到3n-1pb(48%)和3n-2pb(62%)的诱导峰值.实验表明,压力的起始时间应选择在减数分裂后期Ⅰ或后期Ⅱ.本文还解释了四倍体和五倍体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使凡纳滨对虾精子遗传失活的方法,用波长365nm和照射距离10.5cm的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凡纳滨对虾精液稀释液或精荚,然后进行人工授精。结果表明,新鲜精液稀释液在0~20s照射范围内,受精作用都仍能正常发生,与卵子人工体外授精仍可获得5%的平均受精率,但胚胎在孵化前死亡;新鲜精荚在5~10min照射范围内,采用精液移植授精法可获得20%的平均受精率和3%的平均幼体孵化率。精子在2×105个/cm2的条件下,精液稀释液厚度2cm,经30s以上紫外线照射后,精子染色体可完全失活,而精荚经20min以上紫外照射后,精子染色体亦可完全失活。应用透射电镜对正常和不同时间紫外辐射的凡纳滨对虾精子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凡纳滨对虾正常精子系单一棘突类型,主要由前端棘突、中间帽状体和后主体部构成,精子无尾部,不主动运动。紫外辐射凡纳滨对虾新鲜精液稀释液10~20s的精子形态和超微结构与正常活精子无明显变化。紫外辐射30s的精子表现为顶体和棘突形态正常,而染色质散乱,后主体部壁变薄;紫外辐射60s时精子就出现明显的受损状态,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变形,核区缩小,核膜受损部分破裂,染色质散乱甚至溢出,后主体部或前部胞壁加厚、膜表面皱缩、底部凹陷,顶体部局部受损,细胞质带囊泡化,双层膜肿胀,膜间腔增大。  相似文献   
6.
近江牡蛎受精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醋酸-地衣红染色的方法对近江牡蛎人工授精的卵子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进行了详细细胞学观察。精子入卵前,卵子处于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胚泡期),精子入卵后,胚泡消失,然后进行两次减数分裂,在海水温度为28.8℃的情况下,授精后33min和45min,绝大部分受精卵已排出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雄原核可在第一极体排出后及第二极体排出前任何时期内形成,雌雄原核以联合的方式将两组染色体合并,授精后1h,大部分卵  相似文献   
7.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培养的条件和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反复试验,筛选出适宜于马氏珠母贝外套组织培养的平衡盐溶液(改进的MMBSS)、基本培养基;确立了防止污染的组织净化方法,并筛选出一种能促进细胞生长的贴壁物质(SM)。其主要培养方法为:用合抗生素的改进MMBSS(青霉素2000U/ml,链霉素2500U/ml)洗涤10次,再用不含抗生素的改进MMBSS清洗5次,将组织切成3mm×3mm的小块,贴于含0.5%SM的培养瓶底,加入改进的贝培养基,在20℃,pH6.8条件下培养。经这种条件和方法培养的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4小时细胞开始游离,3天游离出来的细胞铺满瓶底,4天细胞分泌珍珠质.培养7天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出现,细胞培养能持续数十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