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北大坂花岗岩体位于北祁连中东段,为了精确测定岩体形成年代,对岩体中的浅灰黑色中粗粒英云闪长岩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CL)成像观察,并利用LA-MC-ICP-MS对锆石进行微区U-Pb同位素测年。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47. 2±2. 4) Ma,表明其属于晚奥陶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表明,浅灰黑色中粗粒英云闪长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为明显,显示出了I型花岗岩的特征。样品在构造判别图上均落入后碰撞花岗岩区域,结合区域上其它花岗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反映了北大坂岩体形成于北祁连洋壳的北向俯冲作用导致的北祁连岛弧与阿拉善地块碰撞期结束后的构造环境,暗示着北祁连洋在奥陶世晚期已经闭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龙首山牛角沟地区芨岭花岗岩体中的灰白色中粗粒石英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年,测得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47.0±5.2) Ma,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灰白色中粗粒石英二长花岗岩主量、稀土及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表明,其具有低硅、富铝、富钾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其他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反映该岩体形成于北祁连洋壳的北向俯冲作用导致的北祁连岛弧与阿拉善地块碰撞期结束后的构造环境。芨岭岩体的中粗粒石英二长花岗岩I型花岗岩为后期碱交代型铀矿提供了铀源和赋矿空间。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群搜索优化(GSO)算法和增量动力分析(IDA)性能评估的钢结构建筑抗震优化设计方案.首先,根据"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S0011-2010)"中的相关设计规范构建了一些结构和负载能力约束.然后,对传统GSO算法进行改进,使其能够更快地收敛到最优.接着,基于GSO对钢结构建筑中各组件参数进行优化,并通过IDA方法来评估备选方案的抗震性能,作为优化算法中解的适应度.最后,通过多次迭代获得最终的结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增加材料成本下,提出的方法所获得的结构方案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