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礼仪教育,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高校的德育教育既要使学生熟知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问题的基本观点及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将其变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自由意志;也要把优秀的中华民族礼仪转化为学生的言行举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崭新的时代礼仪,从而完善高校德育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人学思想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发展的思想伦理基础。其具有生命力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心状,渗透、催发着现代中国公关文化观念、公关文化战略的形成和发展。现代公共关系只有合理地筛选和借鉴中国传统“人主”、“人和”的伦理精神,“人礼”、“人情”的价值观念,“中庸之道”的诚信思维框架,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与现状的公关之路  相似文献   
3.
论开封市旅游形象的塑造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旅游形象是以城市为主体进行的“形神合一”的美化。在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形象定位堪称点晴之笔,它包括静态定位,竞争定位,组合定位。对开封市而言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要从开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有效开发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原生人文景观,二作为黄河旅游线上的重要旅游城市,应加大黄河风景资源的开发;三,应恢复挖掘固有的人造景观。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开封的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4.
从伦理学角度看,科技与环境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传统伦理学以善恶、是非作为判断美丑的标准,以主客体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彼此宽容作为道德行为的基础。环境伦理学就是以这种观念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但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仅有道德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认识到科技的破坏作用,因为科技不是中性的,科技的目的是经济主义的,它能够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从自然界谋求最大的收获量。这样,科技进步的需求使得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和自然环境保护技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可以说,科技自身的缺陷是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创建生态文化,给传统的科技观注入环境要素,控制技术进步,使之不能超越增长的极限。要把技术目的变为帮助人类,使技术不仅不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有利于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