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生殖隐语与原始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交际中,需要禁忌避讳的事物复杂多样,无论古今中外.人们最敏感的忌讳词语莫过于表述生范行为一类的词语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交际中这类与生植有关的事物称谓,几乎都得通过隐喻、暗示等手法,以隐语的身份出现.从古至今,在人类世界各种语言及其所属的众多方言中,都客观地存在着这类生殖隐语.其中一些含蓄凝炼、形象生动者,不仅一直活跃在庶民之四,就是不少语言大师也常采撷它们以渲染作品的生活气息,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性生直一方面在传宗接代上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2.
汉语鼻音韵尾的演变,导致了汉语韵尾系统的进一步简化,在汉语语音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对这一音变现象,古今学者已多有记述;然而,笔者认为,音韵学研究不能到此止步,它应具有解释功能。即音韵研究还应透过语音历史演变的表象,去不断探寻其演变原因,总结其演变规律,以把握其发展趋势。本文拟从语言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因素着手,试对汉语鼻音韵尾的演变原因和发展趋势作  相似文献   
3.
以文化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较为详实的史料,对源远流长、积淀丰赡、至今仍尊贬沉浮的华夏女性文化观之发展嬗变进行了梳理与论证。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邓小平的语言风格已作了不少研究,但对其语言风格中甚为突出的民俗特色却鲜有论及。源自大巴山母语母文化的民俗特色是邓小平语言风格的基调,中西文明融汇贯通的学识修养是邓小平语言民俗特色日臻完善的主要原因,对祖国人民始终如一的挚爱之情是邓小平终生保持民俗语言特色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运用民俗语言文化的研究方法,通过较详实的语言资料,认为:用拆字和改字手段形成的文字造词法是汉民族语言所独具的一种造词方式.指出:现代语言研究应真正深入到历代社会民间俚俗语言的源头活水之中,从而在汉语造词法体系中给文字造词法一个应有的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6.
从语言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入手,从具象思维方式、图腾与性生殖崇拜心理、正统文化意识等三个层面对汉语隐语行话在命名理据中所蕴含的民族隐型文化特征进行了发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稽古证今 ,古今贯通 ,对巴渠俚俗词的本字、读音、意义进行了归纳整理 ,考证阐释 ;旨在使这些世代传承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词语有较固定合理的文字记录和较科学公允的义理解释  相似文献   
8.
生殖隐语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其形成发展是多源的。前贤时修对由于文明培育了人类的羞耻心而形成生殖隐语等原因,已多有探讨。本文拟另辟蹊径,试从产生于人类崇拜和恐惧双重自然心态的原始禁忌入手,旨在对生殖隐语这一先民性生殖崇拜的潜势力的形成,及其对当代文明的影响作一初步探寻,同时,给从事语言、民俗等文化研究的同仁开辟道路,提供资料;决无半点“文化返祖”意图,否则失其本旨。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民俗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在对巴蜀俚俗语词“魌头”及相关语词“相因”、“Pa和”的本字、读音进行考证的同时,重在对其所积淀的民俗文化意蕴作了较系统深入的发掘和阐释。  相似文献   
10.
在详实语料的基础上,以隐语行话通用化传承这一客观存在的语言演变现象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隐语行话通用化传承的途径,阐释了隐语行话通用化传承对民族共同语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