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综合类   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陈庆虎 《科学通报》1997,42(5):477-480
众所周知,氧化物超导体在高温高场下J_c值偏低及显著的磁通运动效应,阻碍了它的各种应用.因此,引进新的钉扎中心,如各种点缺陷(阴阳离子空位、部分元素替代和扩展型缺陷(如离子辐照产生的柱状缺陷)等,提高其J_c,研究相关的钉扎机制,具有理论和实际的双重意义.另外,实验发现,织构化的Y系样品在很大的温度和磁场范围内具有较高的临界电流,显然与样品内具有微米或亚微米尺寸的211脱溶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磁通钉扎有关.这说明大尺度的非超导粒子对磁通钉扎也有显著的强化效应.我们在YBa_2Cu_3O_y.体系中引入尺寸约为200nm的MgO纳米颗粒添加物,研究它对临界  相似文献   
2.
3.
很多学者认为,如果实现激子机制超导电性,那么超导体临界温度T_c将会大幅度提高。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激子型超导体问世。因此,激子型超导性能否存在的问题比其是否能达到高T_c更为迫切。1973年巴丁等人提出ABB模型,指出在声子机制和激  相似文献   
4.
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究的突破快两年了,席卷世界的热潮使人们对之非常关心,作为独立地发现液氮温区超导体的中国,目前水平如何?国际上又有什么重大进展,应用的前景如何?自然是人们经常议论的题目,本文将简单地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谈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5.
高温超导体的载流子浓度比常规超导体的低(对YBa_2Cu_3Q_(7-6)而言,n≌5×10~(21/cm~3)其载流子间的Coulomb屏蔽长度大,因而高温超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易受外加电场的影响,或者说,能够由外场来调制.1991年,文献[1~3]研究了以SrTiO_3为门电极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MIS)型的三端器件(three terminal devices),即超导场效应晶体管(superconduc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uFET).但实际的增益只达到0.9.通过采用高介电系数的门电极可以对这种超寻场效应晶体管加以改进.理想的选择是铁电体  相似文献   
6.
高T_c氧化物超导体由于其层状结构而产生了高度的各向异性,例如YBa_2Cu_3O_(7-δ)(YBCO)的各向异性因子为20左右,而TlBaCaCuO高达10~4。与各向异性密切相关的维度效应是决定这些材料的超导性质,以及磁通钉扎和磁通运动相关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高温超导体中CuO_2层间耦合(维度效应)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在常规超导体中未观察到的某些新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压合成的方法对 (Eu1-xYx) 2 CuO4 和Sm2 CuO4 样品进行了氧掺杂 ,并发现了一个位于 2 9K附近新的低温磁性反常 .分析表明该反常也是铜原子磁矩的贡献 ,但有着和T′相化合物弱铁磁不同的形成机理 ,它的出现对应着由掺杂到CuO2 面上的空穴产生的铁磁性团簇 .这一结果还揭示了T′相化合物区别于p型超导材料的一个独特性质 ,即没有顶点氧存在的T′相化合物的CuO2 面只能接受极微量的空穴 ,一旦达到极限 ,不管有多少氧掺杂进物相 ,都不能在CuO2 上引入更多的空穴  相似文献   
8.
以定向反应合成的 YBa_2Cu_3O_x 为原料,用加大成型压力——高温熔化——三段热处理工艺,可将 YBa_2Cu_3O_x 体材料的 J_c 提高到 713 A/cm~2(78 K);讨论了晶粒间界的空隙,微区化学组成不均匀性,高温熔化及凝固过程对 J_c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大压力成型,高温熔化工艺,提高碳酸盐分解率,有助于提高临界电流密度J_c。  相似文献   
9.
Ba-Y-Cu氧化物液氮温区的超导电性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赵忠贤 《科学通报》1987,32(6):412-412
一、引言 Bednorz和Müiller发现在Ba-La-Cu氧化物系统中可能存在35K的超导电性,Uchida和Takagi等人观察到Meissner效应,从而确定了该系统的超导电性的存在。国内外几个小组在短时间内报道了他们有成效的结果。Chu等人报道了在流体静压下获得起始超导转变温度为52K的结果,Cava等人获得了接近于单相的超导相,其转变温度为36.2K,  相似文献   
10.
赵忠贤 《科学通报》1981,26(23):1418-1418
一些作者已经研究了(Pd_(0.9965)Fe_(0.0035)_(1-x)Mn_x的合金系列,在这些合金中,由于Mn的含量不同显示出不同的磁学性质。这起因于这种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的竞争。通常,对于大量的具有反铁磁与铁磁混合相互作用的合金系统,这种竞争导致了各种磁结构和临界现象。Mydosh等人(2)在Mn含量x<0.03的样品中,发现了典型的大磁矩系统的铁磁行为,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