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针对飞行器以高超声速穿过临近空间大气层产生的通信"黑障"问题,提出了外加磁场,改变电磁环境以解决通信黑障问题的方案。依据美国RAM C提供的飞行试验数据,建立磁化等离子体鞘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磁场强度、等离子体厚度、等离子体碰撞频率和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对GPS信号传输的反射和衰减特性。综合分析仿真表明:对处于低频段的GPS信号,通过在航天器周围添加磁场,能够明显改善电磁波在等离子体鞘套中的传输性能,当外加磁场强度大于2T时,GPS信号在等离子体鞘套中的传输衰减值均在5dB以下,有效减缓了黑障对于电磁波传输的影响,达到了较好的通信状态。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差动运放电路性能的多样性,在分析中应与实际电路相结合.若外部电阻、输入阻抗R i相同,改变增益条件和电路的共模抑制比K CMR等因素对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当输入相同信号时,用multisim软件仿真各种电路和对相同信号输入时的抑制能力,并用傅里叶分析(Fourier Analysis)对输出信号分析,探究较理想和合适的差动运放电路.通过比对各类型差动电路,分析得出该类电路中仪用放大器应用的各种优点.文中对差动运放电路的仿真分析与最优模型的探究,可供分析类似电路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利用目前紧张的频谱资源,解决临近空间通信"黑障"问题,选取高斯分布模型建立非均匀等离子鞘套,并结合4个在大气中具有高透过性的毫米波大气窗口,研究等离子鞘套外加不同强度磁场与无外加磁场情况下,毫米波大气窗口在其中传输的衰减情况受攻角和等离子鞘套碰撞频率改变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外加不同强度磁场时会改变毫米波大气窗口的衰减值,但不会改变毫米波大气窗口在等离子鞘套中的传输规律。外加磁场是否改善毫米波大气窗口的传输性能需要综合考虑等离子鞘套与毫米波大气窗口的谐振频率。  相似文献   
5.
粉末活性炭对水中嗅味物质IPMP和IBMP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粉末活性炭(PAC)对水中嗅味物质2-甲氧基-3-异丙基吡嗪(IPMP)和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IBMP)的吸附特性,考察pH、共存离子、本底值和预氯化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并分析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PAC对IPMP和IBMP吸附效果较好,当投加量为25 mg/L时,对IPMP和IBMP的去除率分别为88.74%和95.31%,IBMP比IPMP更容易被吸附;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吸附等温线符合修正的Freundlich方程,吸附速率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pH对吸附有一定影响,强酸性环境对吸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佳吸附pH为10;对于IBMP,共存离子均有利于吸附;PAC对于IPMP,Ca2+有利于吸附,Na+和Cl-不利于吸附;在原水中,两者的吸附容量明显降低,主要是小分子有机物产生竞争吸附;余氯对PAC吸附IPMP和IBMP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氯质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临近空间巡航时出现的通信"黑障"问题,根据RAM C提供的飞行试验数据,建立一维等离子体鞘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等离子体与太赫兹波的相互作用机理,并从等离子体厚度、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等离子体碰撞频率和太赫兹波入射角等条件得到了太赫兹波在等离子体鞘套中的传输特性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把太赫兹波段作为临近空间平台通信,有利于解决"黑障"问题,其中在大气窗口0.22THz处的衰减均在30dB以下。此论证结果可为临近空间平台设计的高超声速飞行器选用通信频段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形式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科技园担负着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它不仅是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梦工厂,创业实践的试验田,更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和成功创业的关键性平台。完善的创业平台是大学生创业强有力的支撑,对提高大学生创业存活率和成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均匀线阵(uniform linear array, ULA)的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充分利用阵列结构上来波数据的信号处理方法进行角度估计。所提方法的关键是采用天线阵列因子的实部来构造新的信号接收模型,进而通过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对接收信号进行盲分离,用最小二乘(least square,LS)法求解入射信号的角度,同时给出了天线阵元间距应满足的条件。仿真表明,与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方法相比,本文方法能够适应阵元间距的变化,在低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时估计性能以及角度分辨力均较优,通过一步粗估计就可获得较高精度且具有实时性,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向克拉美-罗界(Cramer-Rao bound,CRB)的逼近程度也说明了新方法的优势,此外还可以采用细估计来提高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9.
介绍差分方程的经典法、Z时域分析法和生成函数的方法求解离散系统中的时域分析问题。并比较三个求法的优劣,重点分析用生成函数求解离散系统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字脉宽调制器是数字开关电源的核心模块之一,其高线性度是衡量数字脉宽调制器的重要标准,也是设计中的一大难点。为了提高数字脉宽调制器的线性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多次充放电的带校准功能的混合型结构,并详细论述了该混合型结构的工作机制。在系统时钟为32 MHz时,实现了开关频率为1 MHz,分辨率为10bit的数字脉宽调制器。对电路进行各个模块设计,基于SMIC 180nm工艺做后仿真,并与基于计数器和延迟线的混合型数字脉宽调制器的线性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电容充放电的带校准功能的混合型结构线性度有所提高,差分非线性是0.125LSB。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