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地缘政治、王朝经营、文明特性、区域族群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下,容美土司完成了族群社会的再造。这些影响容美土司国家认同的因素大都渗透着国家整合意识和族群主体意识,并在“国家化”的进程中不断变迁、发展和沉积,并又反过来促进了容美土司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2.
民族走廊的形成依赖于特定的自然、历史、政治、文化等环境。山地地理环境是民族走廊形成的自然基础;长期的人口流动与迁徙是民族走廊形成的动力因素;中央王朝控制的弱化和权力的边缘化是民族走廊形成的政治条件;多民族并存和多元文化互动是民族走廊形成的人文条件。  相似文献   
3.
明代源于汉地的关公信仰在容美土司完成了"地方化"过程,在容美土司社会中取得主流信仰的地位。关公信仰这一极具包容性的族群符号既表达了容美土司的内部认同,也表达了"国家在场"和国家认同倾向,更独具匠心地表达了容美土司在王朝中的屏翰位置及容美土司与中央王朝的密切关系。可见,在历史的中国,边缘地区族群的边界不纯粹是排他性的,而是极具弹力和包容性的。  相似文献   
4.
湖北侗族是清代从湘、黔、桂三省迁居到鄂西南地区的侗族移民后裔,是湖北省第三大少数民族,二百多年来,其生计已发生重大变迁。迁鄂侗族的生计变迁是其对鄂西南自然环境和当地人文社会环境适应的结果,同时迁鄂侗族的文化又对其生计变迁进行着回应,从这一阐述出发,可以概括和厘清二百多年后散杂居湖北侗族的基本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