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鼻旁窦炎症与钩突解剖变异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21例2~13岁儿童进行高分辨率螺旋CT容积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测量钩突偏曲角度并与鼻窦炎症进行二项式logistic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儿童鼻窦钩突形状、附着形式及角度变异较大,且随窦腔浑浊度不同导致测量角度有较大变化,并与鼻窦炎症无显著统计学关联.结论:儿童钩突形状及测量偏曲角度存在变异较大的特点,除钩突角度特别接近水平外,与鼻窦炎症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1病例 患者,男,53岁,咳嗽、咳痰、痰中带血20余天,清晨时症状加重.当地医院X线示"右肺阴影",抗炎治疗5 d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即再次出现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3.
1病例患者,男,4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5 d,多为阵发性干咳,有时痰中带少量鲜血。发病以来无发热、胸痛、胸闷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92×109/L,中性粒细胞72·7%,淋巴细胞17·3%。门诊以咯血原因待查而行CT检查。CT表现为左肺下叶基底段紧邻后胸壁处团块状致密影,最大层面约3.1 cm×3.7 cm,边缘毛糙,其内密度不均匀、无钙化,平扫CT值15~53 Hu(图1),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强化值0~70 Hu,并有多个周围有环形强化的低密度区(图2);病灶周围肺组织内见片状模糊影;纵隔内多发小淋巴结,最大者直径约0.8 cm。所见肋骨无骨质破…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间隔膨出瘤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膨出瘤(AS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房间隔膨出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在大动脉短轴、心尖四腔心切面对房间隔膨出瘤进行观察。结果:35例房间隔膨出瘤患者的声像图均清晰显示房间隔中部(卵圆窝处)变薄,呈半环形"囊袋状"或"气球样"向一侧心房膨出或摆动于两房间,膨出度10 mm,基底直径15 mm。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早期检出ASA并肯定诊断,其诊断依据可靠,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征象评价支气管肺癌侵犯纵隔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癌97例,对14种(共750个)纵隔结构的CT表现与手术、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记录原发肿瘤与纵隔结构的接触程度,判断该纵隔结构是否扭曲及是否有气管、支气管腔内肿瘤等。结果:以肿瘤与纵隔接触角大于0°(CT分级3~6级)为CT阳性征象,CT评估纵隔结构侵犯敏感度为72.5%,阳性预测值为80.6%;以肿瘤与纵隔结构接触角大于90°(CT分级4~6级)为CT阳性征象,CT评估纵隔结构侵犯的敏感性为47.5%,阳性预测值为82.6%;以纵隔结构与肿瘤接触角大于180°(CT分级5~6级)为阳性CT征象,病理结果为全部受累,其中结构扭曲占7/40,管腔内肿瘤侵犯占2/40。结论:CT检查对于发现支气管肺癌纵隔侵犯有重要价值,改进CT扫描技术并制定特定判断标准有助于提高CT对支气管肺癌纵隔侵犯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6.
MRI与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比较MRI和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5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术前均进行了MRI和CT检查;比较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结果:MBI除了对肿瘤内钙化的显示率低于CT外,对恶性胸膜间皮瘤形态学的观察普遍优于或等于CT,尤其对叶间胸膜及横膈膜增厚的显示、肿块侵犯胸壁或膈肌以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构的显示优于CT。恶性胸膜间皮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而在T2WI及增强T1WI上绝大部分呈高信号。结论:与CT比较,MRI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TNM分期以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城市社区内中老年人群中脂肪肝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患病分布特点及脂肪肝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市参加集体体检的某社区1 795个居民的体检资料,比较脂肪肝与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在人群分布的特点,以及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尿酸(UA)、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吸烟、饮酒、清淡饮食、脂肪肝家族史等指标与脂肪肝发病的关系.结果:年龄标化后脂肪肝检出率为24.75%,其中男性29.15%,女性为22.76%.糖尿病患病率为7.83%,高血压患病率为22.38%,冠心病患病率为6.81%;在确诊有高血压的患者中检出伴有脂肪肝的比例高达36.3%(OR=2.090)、糖尿病患者中检出伴有脂肪肝的比例为45.0%(OR=2.602),冠心病患者中伴有脂肪肝的比例为33.1%(OR=1.526);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BMI、FBG、TG、糖尿病、冠心病、运动和脂肪肝家族史与脂肪肝患病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有并存的倾向;BMI、FBG、TG、糖尿病、冠心病及脂肪肝家族史与脂肪肝患病有显著正相关性,运动是脂肪肝的保护性因素,社区慢病管理中需要更多关注脂肪肝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肺癌影像学表现与erbB—2,bcl—2表达相关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从基因水平探讨肺癌影学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及计算机图象系统测定手术病理证实之33例肺癌标本中癌基因crbB-2、bcl-2的表达水平,系统分析其表达水平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肺癌的结影像学征象如肿块大小,三级支气管受累、胸膜受侵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均与其癌基因erbB-2、bcl-2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而且这两类基因的表达对其影像学征象的影响呈现相互抑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现象患者的诊断意义、左肾静脉受压程度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及对胡桃夹现象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疗效的评价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5例胡桃夹现象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将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照;按照临床表现将其分为3组:精索静脉曲张组、血尿组、蛋白尿组,分别测量左肾静脉受压狭窄部位(b)及受压扩张部位近端内径(a),扩张部位左肾静脉血流速度(Va)及受压部位血流速度(Vb),分析比较各组左肾静脉的受压程度;对其中行左肾静脉支架植入术的7例胡桃夹现象患者术后进行超声检查,测量上述指标并与其术前检查结果对比。结果:45例患者均见左肾静脉受压征象,受压部位前可见扩张,仰卧位时扩张部位内径(a)/受压部位内径(b)>3.0,受压部位血流速度(Vb)大于扩张部位血流速度(Va);各组间a/b值与Vb/Va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左肾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7例胡桃夹现象患者术前与术后的b值、Vb值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现象既方便又实用,可为精索静脉曲张、反复血尿、蛋白尿而无法用实验室检查确诊的患者提供有意义的临床指导,而且可作为胡桃夹现象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疗效评估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与钼靶X线对乳腺肿块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同时行乳腺钼靶X线及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220例。总结其超声声像图和钼靶X线的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20例中良性92例,恶性者128例。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对乳腺恶性肿块诊断敏感性为95.3%,特异性71.7%,阳性预测值82.4%,阴性预测值91.7%,准确性为85.5%。结论:乳腺超声和钼靶X线在乳腺肿块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