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我国科学基金的起步虽然较西方国家晚将近半个世纪,但是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在2010 年科学基金开展的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报告中指出:"科学基金在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了独特而关键的作用,是国家层面资助自由选题研究的唯一渠道,并在基础研究领域培养了人才,促进了学科发展……科学基金努力追求促进学科发展的目标,在资助并促进许多学科建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科学伦理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对人类受试者保护的伦理法律制度框架内容进行论述,并对我国科学伦理法律制度构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作为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国家科学基金机构,近年来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 ARC)和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理事会( NHMRC)在建立健全针对受资助研究项目的多层次、系统化的研究伦理审查监督与问责制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专门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我国科学基金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知情同意”涉及人类研究活动中受试者权益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它由信息提供、理解、自愿、过程的持续性这4项要素构成.本文结合英美等国科学基金保护受试者立法,对这4项要素的内涵进行系统解析,为完善中国有关立法寻求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用立法规制学术不端行为是防范和惩罚学术不端行为的基础。本文通过研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规制,明确了NSF规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依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构成要件、处罚种类和处罚主体,并据此提出了对我国规制学术不端行为的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7.
 科研人员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并不能单纯以个人名义进行申请, 而是必须要依托一个组织, 这个组织通常是科研人员的工作单位。国外对于这样组织并不存在统一的法律称谓, 在国内, 目前它们的法律称谓也并非一致, 在财政部与科技部的项目中, 它们被称作"承担单位", 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则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将其正式命名为"依托单位"。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立法规制学术不端行为是防范和惩罚学术不端行为的基础。本文研究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程序,主要包括举报和受理、调查、处理、救济等程序,并据此提出了对我国的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中国科学基金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科研经费的分配体制由行政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变,其中的一项显著改变,就是启动方式由行政划拨转向个人申请。这种方式的转变,不仅能够激发研究人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更能够在宏观上实现科学研究的均衡发展以及国家资助经费的使用效率。2007年颁布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于申请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