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外语专业学生除了应具备较硬的语言能力,还应具备适用社会的良好的身心素质、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些能力只有通过融入社会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实践教学是外语专业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践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而围绕实践教学所开展的语言技能、专业技能和跨文化能力拓展实践也是不可分割的,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交叉、连贯实施,因此,这种"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真正达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目的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大本质特性,即使是需要精确意义的经济学术语,模糊表达依然存在.虽然人类的思维共性可以使操不同语言的人们理解诸多具有模糊性的概念,但由于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不同,在英汉转换中术语的模糊性可能会影响正确的理解.本文认为无论是以模糊译模糊,或变模糊为清晰,只要能使译文更符合汉语术语的规范,为目的语读者可接受,便是可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大本质特性,即使是需要精确意义的经济学术语,模糊表达依然存在。虽然人类的思维共性可以使操不同语言的人们理解诸多具有模糊性的概念,但由于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不同,在英汉转换中术语的模糊性可能会影响正确的理解。本文认为无论是以模糊译模糊,或变模糊为清晰,只要能使译文更符合汉语术语的规范,为目的语读者可接受,便是可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语言具有描述功能是不可置否的。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描述句的语言结构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在对景点描述句(段)的翻译中,从目的论的角度关注译文如何满足译语读者的期待,以及译文语言外部与内部的连贯性,使译文表达连贯与流畅从而实现两种语言意义和功能的等值,也许是翻译实践和研究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刘和林  熊力游 《科技信息》2008,(10):211-211
无论是在教育界还是企业界,教育者与管理者越来越重视跨文化能力。围绕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正在做出更多的努力。ESP的实用性和灵活性都很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提供不同文化素材,设置文化情景培养其主动形成跨文化图式,有利于他们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和日后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中华菜名功能与翻译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菜名就其功能而言,主要表现为信息功能、美学功能、社会文化功能等.翻译的目的是忠实传递原文信息,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基本对等.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菜名的翻译不可局限于某一种翻译方法,而应该是多种方法的综合体现.同时中西饮食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菜名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这是译者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