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综述了测定维生素E时常用的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方法、原理及样品前处理程序和方法,提出了各种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冀东地区谷子籽粒中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选择河北、山东、河南等3个省份的10个谷子品种(冀科谷1号,济谷19,济谷20,冀谷41,济谷17,豫谷18,济谷18,济谷21,豫谷1号,冀谷19),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籽粒中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采用IBM SPSS Stat...  相似文献   
3.
如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草莓中草甘膦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确定了测定草莓中草甘膦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涉及水提取、用阳离子柱净化去除糖类、一步衍生和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法测定,检出限达0.01mg/kg。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小麦桥梁种质资源SNTE0537及其原始亲本的叶表皮微观形貌特征的异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从中间偃麦草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远缘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小麦桥梁种质资源SNTE0537及其原始亲本进行了叶表皮电子显微形态学比较。结果表明,SNTE0537叶表皮微观形貌特征介于双亲之间,与其原始亲本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叶表皮的微观形貌特征可以做为鉴别三个物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小偃麦衍生系的形态学、细胞学及抗逆性特点,选择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的衍生后代SNHE2017075,SNHE2017083,SNHE2017091等3个材料,对其形态学和细胞学特点以及白粉病抗性和抗寒性等性状进行了鉴定.结果 表明,3个小偃麦衍生系田间整齐度好,株型紧凑,植株较矮,分蘖能力强.细胞学鉴定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侵入机理,对农杆菌介导法(ATMT)转化弯孢叶斑病菌的条件进行了探究。以农杆菌AGL-1为侵染菌系、pCAMDGFP作为转化载体。结果表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ATMT最佳转化条件为:分生孢子萌发12 h后,与农杆菌在25℃黑暗条件下共培养48 h,共培养介质为微孔滤膜。转化效率可达到100~1...  相似文献   
7.
以3种不同倍性黑麦类作物为材料进行体视镜花药形态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花粉粒形态观察。体视镜花药形态观察结果显示,六倍体小黑麦和八倍体小黑麦花药颜色相近,形状相似,二倍体黑麦与上述两者在花药形态方面有明显差异;3种不同倍性的黑麦类作物在花药大小上有显著差异。扫描电镜花粉粒形态观察结果显示,3种不同倍性黑麦类作物的花粉粒极轴长和赤道轴长存在差异,外壁纹饰都是颗粒状纹饰,但颗粒的大小排列疏密程度各有不同。本次研究通过对3种不同倍性黑麦类作物花药和花粉粒的显微结构观察和比较,给出了3种黑麦类作物之间的异同点并探讨了其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夏谷新品种(系)在冀东地区种植的区域适应性,选择了32个夏谷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从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抗病性和抗虫性、丰产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参试品种(系)在冀东地区自然条件下均能够发育成熟且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32个参试品种(系)中17K4148,两优中谷5,K200,济谷22,18H166...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冀东地区冬小麦后茬夏谷的减肥增效施肥水平,在前茬小麦季设置12个微生物菌剂与复合肥配施处理,研究前茬冬小麦施肥的肥料后效对后茬谷子(冀谷42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茬谷子在前茬小麦30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处理下产量达到最大值,为5971.38 kg/hm2,与15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处理下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0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处理下相比0 kg/hm2微生物菌剂+0 kg/hm2复合肥、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15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处理下产量分别提高30.88%,20.10%,5.41%。冀东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播期对红小豆冀红15号在冀东地区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6月1日、6月16日、7月1日等3个播期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在大田条件下连续进行2年试验,分析播期对冀红15号株型相关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分析上述参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冀红15号株高显著降低,生育期缩短,单株荚数减少,产量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分枝数、单株荚数、累计日温差、生育期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活动积温、有效积温与单株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降低导致冀红15号单株荚数降低,从而影响产量。本试验条件下冀红15号在冀东地区适宜播期为6月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