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场发射尖端附近电场强度分布,对W[111]场致电子发射特性作了实验研究。提出计算尖端附近电场的经验公式:E=3v/(2rln(4d/r))得到:当真空度为1×1~(-9)托,束流为1~5μA时,场发射电流的稳定性ΔI/I<2%。  相似文献   
2.
精密确定发射尖端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精密确定场发射尖端附近电位分布的新方法——逐次放大逼近模拟法。对一实际场发射系统,一方面实测了场发射电流;另一方面则用该法对系统的电位分布,进行了四次放大逼近模拟测量。并由此计算出尖端的电流密度分布、发射面积和发射总电流。将两电流进行比较,结果是一致的。表明:用这种方法精密确定尖端场分布,特别是测定不规则表面的场分布是方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摘要 海峡两岸大部分水产品加工名词是一致的,但由于历史原因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也有一部分水产品加工名词的定名不一致。本文选取部分名词加以比较,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海峡两岸的水产品加工科技名词能早日取得一致,以利于两岸的科技交流和贸易往来。
由于历史原因和科学概念在传播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海峡两岸水产品加工科技名词不一致之处有很多,严重影响了两岸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水产科技文献的编纂与检索,以及海峡两岸的贸易往来等。近年来,随着两岸水产贸易和学术交流的不断增多,名词不一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制定水产行业标准《水产品加工基本术语》,在参与这一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国际上关于水产品加工术语的最新资料,并参考了台湾省的有关水产品加工的名词,发现由于海峡两岸长期隔离,两岸的生活方式及语言用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了海峡两岸在水产品加工方面的名词差异较大,以致两岸的学术交流过程中往往需用英文进行名词的统一,这严重阻碍了两岸的学术交流和贸易往来。我们在制定水产行业标准《水产品加工术语》的过程中,根据收集到的海峡两岸出版的有关水产品加工方面的资料,将其中水产品加工方面有差异的名词,进行了整理、汇总,并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对比,见表1,2,3,4,5,6。我们在查阅台湾有关水产加工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台湾本地区的水产加工名词也很不统一,如salted product,在台湾就有腌制品、盐藏品、腌酱制品、盐制品等多种叫法。由于长期以来台湾受到日本的影响很大,台湾的水产加工名词中也有很多属于直接引用日文的说法,如鱼介类、佃煮品、盐辛品等;对于那些难以考证的名词,我们原则上应用英文名称进行验证,但对于从日文得来的名词则难以进行考证。由于资料有限,在此仅提供一部分不同的水产名词。我们希望通过本文能引起海峡两岸水产加工及名词术语方面的专家对海峡两岸名词术语不一致现象的重视,能够早日促成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们聚集一起进行交流、探讨,使两岸水产科技名词早日取得一致,以利于广泛开展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及贸易往来。 ① 这些资料主要有:《英汉水产学辞汇》(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水产品冷藏加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英汉发酵工业词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水产微生物学》、《水产食品化学》(台北:正中书局,1968)、《冷冻食品学》(台北:复文书局,1973)、《台湾水产加工业实况》(台北:1977)、《水产制造》(台北:徐氏基金会,1979)、《水产品藻源毒素检测操作手册》(<台湾>卫生署,1999)、《水产加工》(台北:复文书局)。  相似文献   
4.
采用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土壤中钾的含量,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快速准确、终点直观、用样量小的特点,溶液的颜色、产生的沉淀对测定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波导宽边细缝缝隙天线,并利用Ansoft公司的电磁仿真软件HFSS(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进行仿真.电磁仿真软件HFSS能给出波导宽边细缝缝隙天线的回波损耗和辐射方向图.基于同轴线理论、波导宽边缝隙天线理论和梯形渐变器理论设计波导宽边细缝缝隙天线,采用HFSS仿真设计该天线,并制造波导宽边细缝缝隙天线.测试所设计的天线,分析了影响波导宽边细缝缝隙天线E面和H面方向图的主要原因,为今后设计和制造波导缝隙天线提供一种分析方法,对实际工程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方法制作场发射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得理想的场发射体,比较了多晶钨丝与单晶钨丝在三种不同腐蚀液中的腐蚀结果。提出通过观察“腐蚀斑”的形状变化来控制腐蚀条件的一种简单、有效、直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前水产科技术语的混乱严重阻碍了水产业的向前发展,对国内外学术交流,技术规程的制订和执行等均十分不利,因此水产科技术语的规范化亟等解决,本文简要叙述了当前水产加工品术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水产加工吕术语的规范化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规范水产科技名词,农业部将《水产品加工基本术语》标准列入为第一批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专项计划,以期能消除和改善当前水产品加工名词术语的混乱状况,做到水产品加工名词术语的规范和统一。本文对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几个意见较多、分歧较大的水产加工名词作一简单介绍。1.水产品与水产加工品(fish and fishery product)关于“水产品”的定义,我国一直是“海淡水经济动植物及其加工品”,对应的英文为“aquatic product”。但由此却出现了很多混乱,即出现“水产品”的地方,让人搞不懂是“经济动植物”,还是“加工品”,还是二者俱有。因此,有必要将其分为“水产品”和“水产加工品”两个名词。同时,这也是为了向国际靠拢。现在国际食品权威机构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大部分水产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如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都是将“水产品”和“水产加工品”分开定义。如CAC在《Code of Practice for Fish and Fishery Products》草案中对水产品所作的定义为:“fish: 指冷血的水生脊椎动物和水生无脊椎动物,不包括哺乳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美国联邦法规21CFR,Part123和1240“水产品加工与进口的安全卫生的程序”(1995年12月18日)中指出,水产品(fish)是指除鸟类和哺乳动物以外适合人类食用的淡水或海水的有鳍类、甲壳类和其他形式的水生生物(包括,但不限于鳄鱼、蛙类、龟类、海蛰、海参、海胆及此类动物的卵)及所有软体动物。水产加工品(fishery product):是指以水产品为主要组分的人类食品。在我国水产行业标准SC/T 3009-1999《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中也是将其分开定义。在此标准中,水产品(fish)指“海水或淡水的鱼类、甲壳类、藻类、软体动物以及除水鸟及哺乳动物以外的其他种类的水生动物。”水产加工品(fishery product)指“水产品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加工如加热、盐渍、脱水等,制成以水产品为主要特征配料的产品。包括水产罐头、预包装加工的方便水产食品、冷冻水产品、鱼糜制品和鱼粉或用作动物饲料的副产品等。”另外,水产品与水产加工品二者的英文说法在世界各地也不尽相同。如CAC和美国、加拿大等国为“fish”和“fishery product”;而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则为“fishery product”和“processed product”。我国对“水产品”的叫法则一直是“aquatic product”。但根据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说法,aquatic product这个词一般不用。至于我们应该采用fish还是fishery product,现在意见还很不统一。有人认为应该向国际接轨(特别是权威机构CAC),称为fish。但也有人认为国外之所以将fish统称为水产品,是因为它们可以把“鱼”叫做“finfish”来加以区别,而汉语则不能如此区别,所以应该采用fishery product和processed product,以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2.甲壳胺(chitosan)关于“chitosan”中文注解的混乱,可以从“第五届海洋湖沼药物学术开发研讨会”上略见一斑。笔者略微统计了一下,各与会者所用的名称大体有“甲壳胺”、“壳聚糖”、“脱乙酰甲壳质”、“可溶性甲壳质”、“几丁聚糖”等几种,大大造成了交流上的困难。“chitosan”为“chitin”(甲壳质)脱乙酰后的产物,所以如称为“脱乙酰甲壳质”能说明其内在涵义,但不被一般人所理解,因此有人认为用“可溶性甲壳质”更通俗些。但不管是“脱乙酰甲壳质”还是“可溶性甲壳质”都存在有这样的问题:① 名称太长,不简洁;② 对于它们的衍生物不容易定名。笔者赞同“甲壳胺”的叫法。因为,“甲壳胺”一词比较直观,单从名称上就能让人知道其分子组成上带有氨基,是脱了乙酰基的;并且相对于“脱乙酰甲壳质”和“可溶性甲壳质”,“甲壳胺”更简明扼要,对其衍生物的定名也很容易,如“羧甲基甲壳胺”等。而对于“壳聚糖”一名,猜测可能刚开始定名时此物质只是从虾蟹等壳中提取而得名。但现在我们知道,chitosan 不光能从虾蟹壳中提取,还可从细胞的细胞壁中提取。因此,再叫此名不太合适。“几丁质聚糖”的得名是源于以前“甲壳质”也称“几丁质”而来的。随着“甲壳质”一名的规范化,现在学术界已不再或很少使用“几丁质”一词了。相应的,再叫“几丁质聚糖”也不合适了。3.冷藏(cold storage)目前关于“冷藏”的英文解释也很混乱,主要有“cold storage”、“cooling storage”、“chilling storage”、“refrigerated storage”等几种。根据“冷藏”的定义“在低于常温,不低于食品冰点温度的条件下贮藏食品的过程”。可以看出,冷藏的“冷”指的是一种低温的状态。所以cooling和chilling两个都不太合适,因为它们的含义都侧重于“将食品温度降到其冰点”这样一个过程。refrigerated的含义则侧重于“人工制冷”,而我们知道“冷藏”不仅包括人工制冷下的保藏,利用天然冰等自然条件保藏食品也属于“冷藏”的范畴。因此,“冷藏”的英文注释推荐为“cold storage”。4.模拟蟹肉(simulated crab meat)模拟蟹肉是指以鱼糜为主要原料,加入蟹提取物和香精,制成风味和外观类似蟹腿肉的海味食品。对于模拟蟹肉的定名,我国北方地区习惯上将其称为“蟹足棒”,南方地区称为“蟹柳”。但蟹足棒与蟹柳极有可能使消费者误解,但产品实际上往往是以鱼糜作为主要原料,而非真正的“蟹足”。另外,笔者发现有的模拟蟹肉产品的外包装上将其标示为“斯瑞敏”,即“surimi”。但“surimi”的意思是“鱼糜”,而模拟蟹肉只是鱼糜制品的一种,因此这种标示实际上是不严密的。关于水产加工品中有争议的名词术语还有很多,要想彻底解决水产品加工术语的混乱状况,还要借助于水产界的广大专家、学者和名词工作者对易引起混淆的名词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形成百家争鸣之势,共同推进水产名词术语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对虾配合颗粒饲料水中稳定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稳定性是对虾配合颗粒饲料的一个重要指标.结合作者近10年来的研究工作,综合分析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对虾配合颗粒饲料水中稳定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分析了影响颗粒饲料水中稳定性的内外因素;深入探讨了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摘要 当前水产科技术语的混乱严重阻碍了水产业的向前发展,对国内外学术交流,技术规程的制订和执行等均十分不利,因此水产科技术语的规范化亟待解决。本文简要叙述了当前水产加工品术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水产加工品术语的规范化提出了几点意见。
当今世界正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产生,由此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新概念。然而,由于地域、学科、翻译等许多因素,原有术语和新产生的术语都存在着使用和定名的混乱现象。因此,如何对各行各业的科技术语进行规范和统一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随着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开展,以及计算机在科技图书文献的编撰、检索和科技信息交流中的普遍应用,也对科技术语的统一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本文针对水产领域的科技术语,结合我们在制订行业技术标准《水产品加工基本名词术语》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拟对水产加工品术语的规范化工作提出自己的几点意见,希望得到有关专家的赐教。一、当前水产品术语存在的问题1.一物多名和一名多物与其他学科领域类似,水产加工品术语中“一物多名”与“一名多物”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有人叫做“饲料”,还有人称为“铒料”;这边说“甲壳质”,那边却说“甲壳素”或“几丁质”;“西加毒素”和“雪卡毒素”两个同是表示ciguatera的词却出现于同一科技文献中等等。2.中英文互译上的混乱由于“习惯势力”、“外来语的移植”、“翻译新手命名的后果”[1]或因为“不是由统一机构定名,而是由翻译家或科学家自己译出或定名”[2]等原因,水产品领域中对同一术语的英译或汉译十分混乱。例如“水产加工品”的对应英文便有aquatic product、fishery product、fish product、marine product等不同翻译;“冷藏”的对应英文也有cold storage/preservation、cooling storage/preservation、chilling storage/preservation、refrigerated storage/preservation等不同翻译;“HACCP”的中文翻译有“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危害分析与重要管制点”[3]等几种叫法;也曾有过把crawfish与fresh water prawn均译为“淡水虾”而导致一项对外贸易合同作废,使国家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的例子。3.产品名称上的混乱由于一些厂家乱用产品名称甚至是生搬硬套,更是加剧了产品术语上的混乱。如直接用日文汉字作产品名称并在产品包装和报刊杂志上出现的“天妇罗”或“添福乐”,其实就是鱼糜制品;标着“海苔”的产品往往使一般消费者误认为是海带,实际上是日文的紫菜的直用;还有的将“海带”标示为“昆布”,使消费者不知为何物,而“昆布”实为海带的日文。4.海峡两岸术语的不统一中国大陆与台湾省由于长期缺少交流沟通等种种原因,水产加工品名词术语不一致之处也相当多。如“墨鱼”在台湾称为“花枝”;“冻鱼糜”称为“冻海鱼浆”;“鱼糜制品”称为“炼制品”;而“琼胶”则称为“洋菜”等,且这种不一致的状况在书刊和科技文献中大量存在。凡此种种问题,对我国生产领域中技术规程的制订和执行,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技人才的培养等等均十分不利。因此,对于水产科技术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二、对水产品术语规范化的几点建议1.海峡两岸水产科技名词的协调与统一如上所述,由于历史原因和科学概念在传播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海峡两岸水产科技名词不一致之处还很多,严重影响了两岸的合作与技术交流。近年来随着两岸水产贸易额的增加和学术交流的加强,这种问题亟待解决。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教授建议,“大陆应该和港澳台联合起来,用超地区的观念来对待汉语的科技术语工作,建立起超地区的汉语科技术语学术机构,统一操作汉语的科技术语工作,共同建立成熟的汉语术语学派。”令人欣喜的是,两岸水产业的专家学者都已充分认识到这一协调统一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如东海水产研究所的陆忠康先生等针对这一现象,研究选择出5 000多条名词术语对照在有关杂志上发表,已引起各方人士的重视。在海峡两岸水产名词协调工作方面,应该本着“积极推进,增进了解;择优选用,统一为上;求同存异,逐步一致”以及“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采取“老词老办法,新词新办法”的方针达到统一。即老词暂以对照为主,逐步达到统一;而新词,两岸可在一开始就一起研讨,共同定名,取得一致[4,5]。2.水产科技术语应积极与国际接轨当今世界各国的频繁交往和经济全球化,反映在术语上则表现为科技术语的国际化日趋明显。应该说,术语的国际化是术语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国都很注重本国科技术语向国际靠拢的问题。以我们的近邻之邦日本为例,197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日本外来语新词典》收外来语40000条,其中源于英、德、俄等21个语种,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等51个领域;198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编日语外来语词典》收录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军事、美术、科技(包括23个专业)等领域的词目共10万条。所以有人认为:“从日本语言发展的历史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日本语言的发展一直追踪着世界上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日本的科学技术水平达到今天的高度,在某种意义上说与通过外来语获得某些新的科学概念和提高科学知识水平不无关系,外来语在丰富日本语言的功效上功不可没。”[6]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等领域融入世界大家庭,特别是将来我国加入WTO以后,术语的国际化工作就显得更为迫切了。因此,必须要积极同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逐步使我国科技名词同国际接轨。我国水产品的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水产品每年进出口总量超过2000万吨,价值40多亿美元。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水产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便相应出现了诸如“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贝类净化”等一大批新的水产术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密切跟踪国外水产术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规范化地吸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制定标准术语时,要根据汉语表达方式的特点,在使术语形成体系的原则下,吸收国外术语对我们有用的成分,而不是一概照搬。正如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名词委副主任路甬祥所说,“开展术语学研究和术语规范化工作,既要注意和国际上术语学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相衔接,又要符合本国的语言文字特点和科技状况。对于像我国这样有着独特语言文字的国家,更要使术语的国际化和民族特色结合起来。任何形态的文化,包括学术研究在内,都是只有充分而准确地体现民族的国家的特色,才更具有国际性,才能对世界具有更大的意义。”[7]3.做好水产加工品规范术语的推广工作科技术语是学术性强的基础工作,许多专家、学者以矢志不渝、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如何使众多专家的多年劳动成果得以推广应用,成为全国各有关单位、行业、部门和公民自觉遵守的规范,是重要而急需加强的工作。并且,规范名词只有为广大群众熟悉和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推广工作就成了十分重要的环节。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项工作还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水产科技名词的推广需解决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目前,水产科技名词的推广主要是借助于新闻媒体和书刊,但覆盖面十分有限。一方面出版单位销售困难而不愿多印,另一方面不少单位需用时却难于买到。这一矛盾需要有关方面(特别是出版单位)采取积极措施,扩大宣传,使已公布名词的发行量有大的突破[8]。还有,主管部门应多召集各水产科研院校、新闻媒体和加工企业召开名词术语讨论会,或以标准的形式发送到各有关单位,以此来扩大规范水产术语对社会各界的影响。如正在制定的行业标准《水产品加工基本名词术语》,就是为了通过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规范名词加以宣传及推广。另外,随着因特网(Internet)技术的日益普及,利用网上传播应成为我们今后名词宣传的主要方式。因相比于其他方式,网上传播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将发布的规范名词发送到全世界用户手里,从而加速了科技名词的宣传推广。(2)各类工具书应带头使用规范的科技名词工具书(特别是权威工具书)代表了我国的文化和学术水平,其社会影响极为广泛。更多读者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查阅工具书,而不是去翻阅科技名词刊物或标准。所以,在推广使用规范科技名词方面,各类工具书理应率先垂范。然而,我们平常查阅工具书(包括权威工具书)时,发现其中有不少科技名词不规范,并且不同的工具书对同一名词的解释或写法有时还不同。仍以水产加工领域的名词为例,如minced fish这一单词,《英汉食品科技词汇》解释为“鱼糜”,《英汉食品工业词汇》则解释为“绞碎的鱼肉”,而“鱼糜”和“绞碎的鱼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水产品”这一名词,《英汉食品科技词汇》翻为fishery product,《英汉水产词汇》为marine product。由此可见,各类工具书在编纂和修订时应充分采用规范科技名词并相互协调一致。有关部门应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规范词”作为衡量该书的质量指标之一。(3)广大新闻和科技教育工作者应提高认识,主动、积极使用规范名词因为科技名词的推广不是靠强制手段,这就要求全社会提高认识,充分了解使用规范名词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新闻和科技教育工作者更应首当其冲。因为,新闻媒体与广大读者有最广泛而密切的接触,许多名词会出现在各种报道、文章中,成为广大群众获取新信息、新概念最直接的途径,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近几年才出现的“绿色食品”、“转基因食品”等新名词一般是通过此渠道而获得。而教材是提高文化素质所不可或缺的出版物,特别对处于求知初期的青少年来说,从教材中接受的知识会在其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如果接受的是不规范的名词,纠正起来十分费力。因此,新闻工作者在编纂教材和科技教育工作者在教授知识时使用规范的名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