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9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凝集素及其在生殖细胞表面糖复合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凝集素是一类能够特异性结合糖基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中,其中的植物凝集素更是种类繁多,并具有对多种糖基专一性识别的生物学功能.细胞表面的糖复合物是细胞间作用的有效成分,而精子与卵细胞表面也存在相应的糖蛋白物质,并在受精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利用植物凝集素作为分子探针,人们已经研究了多种动物及人的生殖细胞表面的糖复合物的分布和变化.  相似文献   
2.
栉孔扇贝稚贝的同工酶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 0 0 0年 8月于辽宁省大连长海县自然海区采得 3月龄栉孔扇贝稚贝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其进行了几种同工酶的生化遗传分析 ,得到了基本稳定的酶谱 ,同时与成贝进行了比较讨论 .共记录了 10个酶位点 2 0个等位基因 .3月龄稚贝已经存在较完善的酶系统 ,能够完成基本的新陈代谢活动 .与成贝相比 ,稚贝各酶的位点数和等位基因数都较少 ,多样性也较低 .这是与其发育阶段、生活环境和新陈代谢水平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3.
柄海鞘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5月至1999年4月每月1次 研究了柄海鞘的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发育及季节变化。柄海鞘为雌雄同体的尾索动物,其卵巢和精巢相间排列,但不同期发育。精巢由外腊和无数生精小管组成。外膜由单层扁平上皮和薄层肌肉构成并向腺体内延伸参与形成生殖小管的基膜,生殖上皮位于基膜上,它不断的向腔内分裂增殖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细胞和精子。精原细胞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核较大,与细胞同型  相似文献   
4.
三疣梭子蟹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组织学、组织化学两个方面研究了三疣梭子蟹的雄性生殖系统.其精巢是由无数的生殖小管盘绕成的.小管壁由位于基膜上的大部分生精上皮和少量管壁上皮构成.生精上皮不断向管腔中增殖,产生了不同的生殖带.生殖小管间充填着结缔组织,内有血管和神经等分布.前、中、后输精管壁组织结构相似,均由位于基膜上的单层柱状上皮和其外侧的环形横纹肌构成,上皮细胞具分泌功能.射精管壁亦由单层柱状上皮及内纵、外环两层横纹肌组成.精巢的发育有季节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三疣梭子蟹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组织学和组织化学两个方面研究了三疣梭子蟹的雌性生殖系统。卵巢壁薄,由外膜和内生殖上皮构成。外膜主要由结缔组织和薄层肌肉构成,它有许多延伸物伸入卵巢中把卵巢分成一个个小区。内生殖上皮不断增产生生殖带,其中含有卵原细胞等各阶段雌性生殖细胞和滤泡细胞。卵原细胞较小,核圆形,核仁不明显。初级卵母细胞核开始增大,由于核质增多而逐渐呈空泡状,核仁圆形。卵母细胞胞质内的卵黄逐渐积累增多而发育为成熟卵母细胞。卵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辽宁沿海十足目甲壳动物计93种,分隶于2亚目,4派,26科,53属。其中18种为本省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中国栉孔扇贝和日本栉孔扇贝两个天然种群的六种同工酶,结果表明:两个种群具有基本相同的基因位点控制同工酶的表达,二者都具有居群内的个体差异,日本栉孔扇贝自然种群的遗传交异明显高于中国栉孔扇贝自然种群,说明环境对栉孔扇贝种内种群的基因表达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皱纹盘鲍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皱纹盘鲍的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鲍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口区、食道、嗉囊、胃盲囊、胃、肠、直肠、肛门)、消化腺(肝胰腺)组成。鲍的唇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细胞内充满着色素颗粒,唇内有纵横交错的肌纤维,其间有许多神经纤维分布。其齿舌比较发达,齿舌囊的腹面正中线及其两侧分别有极发达的横纹肌肉块。两侧的肌肉与包围齿舌软骨的肌肉群相汇合,其中绝大部分为纵肌,亦有少量环肌或斜  相似文献   
9.
细胞表面糖蛋白中糖的特性对于细胞的相互识别起重要作用,配子细胞表面糖配基的差异恰恰体现不同物种间受精作用的特异性,本研究分别选用可以特异性结合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岩藻糖的FITC标记凝集素,对紫贻贝配子细胞中对应的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4种糖在卵细胞边缘的标记特征不明显,仅半乳糖和葡萄糖在一些卵细胞边缘有区域性分布,但在细胞质区,这4种糖均有少量分布;半乳糖和岩藻糖在贻贝的精巢的精细胞和成熟精子区为较均匀的弱阳性标记,甘露糖仅在输精小管边缘有分布,葡萄糖的含量相对较多,但也只是在输精小管边缘以及成熟精子区有一定的标记。上述结果表明,紫贻贝配子细胞表面不同糖基的分布和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配子间起到识别作用的糖蛋白组成和结构不同,决定了紫贻贝配子识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泥蚶三倍体的诱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5月,用6-DMAP抑制泥蚶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三倍体的产生。实验采用三个6-DMAP浓度梯度300、450、600μmol/L,三个处理时机即受精卵第一极体排放10、30、50%和三个处理持续时间10、15、20min进行L9(34)正交实验。结果表明6-DMAP对泥蚶三倍体诱导倍化率最高可达90%左右。倍化率最高的组合为6-DMAP浓度600μmol/L、处理时机受精卵第一极体排放50%、处理持续时间20min。另外本实验还就受精卵发育同步性对泥蚶三倍体倍化率的影响及6-DMAP对泥蚶受精卵的毒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