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全球中、下寒武统界线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中国、摩洛哥、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的地层古生物学者均在进行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剖面及标准点(GSSP)的研究,并相继提出潜在的中寒武统FAD分子如Oryctocephalus indicus,Ovatoryctocara granulata, Acadoparadoxides mureroensis, Hupeolenus和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及潜在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剖面.早及中寒武世之交,广泛分布的三叶虫极少,能够作全球完美的中寒武统FAD分子至今几乎没有.Oryctocephalus indicus分布比较广泛,三大生物区均有产出,特征明显.首现点正好是三叶虫大量灭绝、新的三叶虫大量出现的演化点,是一个相对最佳的中寒武统FAD分子.而中国台江八郎乌溜剖面岩性单一且连续,底栖及游泳的三叶虫非常丰富.Oryctocephalus indicus首现点距Redlichia、Bathynotus灭绝点分别是0.8及1.2m,处于三叶虫的重要演化阶段.疑源类的演化及微量元素、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和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分一致或基本一致.界线之上为著名的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剖面点距320国道仅5km,是一个潜在的、好的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2.
针对堆叠胶囊自编码器存在检测性能慢、不能更好挖掘图像局部特征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流形正则的堆叠胶囊自编码器优化算法。采用Scharr滤波器对堆叠胶囊自编码器模型中的图像进行重建,加强图像目标检测的精度,并在损失函数中引入流形正则项,从而加强对原始数据空间局部特征的提取,最终使用基于流形正则的堆叠胶囊自编码器学习参数,选择出更加具有区别性的特征。在MNIST和Fashion MNIST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显示,该优化算法相比于原网络结构,图像分类准确率分别提高了0.26和9.23个百分点,且模型训练速度也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九毛锡矿床存在一个高-中-低温成矿作用序列,锡矿床主要形成于中-低温(260—160℃)阶段。矿床具有明显的低温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锡石、石英等矿物颗粒的晶体塑性变形、重结晶(动态和静态)、变形纹、波状消光、吕德尔线、构造脉,劈理和构造透镜体,反映出低温变形作用对成矿物质具有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研究表明,作为低温变形的一种重要变形机制—压溶作用,也是九毛锡矿低温成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运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差热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贵州绿豆岩进行了系统的粘土矿物学研究。确定了贵州绿豆岩中粘土矿物主要有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和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为贵州绿豆岩的成因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桂北地区锡矿床锡石的产状、主要、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锡矿床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与基性超基性岩存在着密切联系,同时受花岗岩和四堡群变质岩的影响,具明显的多期多阶段、多物质来源和多成因特征,提供了矿床成因类型、成矿作用演化和成矿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重要的成因意义。锡石的微量元素含量、比值及稀土配分参数可作为找矿标志,并可指示隐伏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6.
电力线路跨越施工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军  陆伟强 《科技资讯》2010,(36):103-103
铺设电力线路,由于周围环境因素,经常需要进行跨越障碍物工作。跨越施工能否安全顺利的进行,不仅关系到整个电力线路铺设工程的进度,而且会影响到相关地区的生产生活,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电力线路的跨越工程安全隐患的分析,为实现最大限度的降低跨越施工的危险系数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土壤氧化铁矿物提取方法和分析流程,成功地从碳酸盐岩发育土壤中提取到较纯的磁赤铁矿微结核,运用多种矿物学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矿物学研究,并探讨了其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8.
贵州岩溶地区红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贵州岩溶地区具有典型亚热带岩溶地貌和生态环境特征,发育完整的白云岩和灰岩红土剖面,依据12个剖面72件样品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化学分析资料,研究了岩溶地区经土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碳酸盐岩红土成土地球化学的三个主要过程:富硅铝脱钙镁过程,富铁锰过程和富铝脱硅过程,在碳到盐红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Cu,Pb,Zn,Ni,Co,Cr,Rb,F,Cl和As等微量元素也发生了明显的富集和分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高梯度磁选法分离红土中氧化铁矿物基础上,运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对红土中氧化铁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建立起红土中氧化铁矿物分析流程和研究方法体系。研究表明,红土中氧化铁矿物主要有针铁矿、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氧化铁矿物沿红土剖面分布的规律性,记录了成土环境和古气候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环境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贵州、广西亚热带岩溶地区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典型剖面的矿物学与微结构研究,从不同研究尺度和剖面不同部位都观察到大量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交代作用发育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矿物与微结构证据.首次较为系统讨论了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的交代作用机理,提出了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的矿物交代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