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文章将常见滑坡模型进行简化,把滑体的运动状态分为失稳启动后斜面运动阶段和水平运动阶段。通过FISH语言编写PFC3D颗粒流运行程序,模拟并分析了滑体从开始解体到运动停止堆积状态的整个运动过程。考察滑体在不同时刻的运动形态变化,记录了滑体内部颗粒接触数目与滑体能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在相关特征部位设定监测点,获得滑体不同部位的总速度、纵向速度和纵向位置等运动特征参量。结果表明:滑体各部分运动状态受所处的初始位置影响很大;滑体颗粒不光有前后运动还有横向运动;滑体中不同能量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测量滚动轴承力与变形关系的试验装置的设计方案,完成了试验原理的拟定、测量方案的设计和结构设计等工作。该装置可用于验证滚动轴承力与变形之间关系的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为下一步试验装置的制作和试验测量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中国制造了700余万吨船舶.从总量上占世界第三位,从增长速度上很快地接近了占第二位的日本(1000万~1100万吨年产量).在这些国产船舶中,除少量采用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作主要动力外(一般对航速、机动性要求高的水面军用舰艇选择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动力方案),绝大部分都采用柴油机作为主要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猛发展,加上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新建基坑骑跨于既有营运隧道的情形时有发生。文章通过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三维基坑模型,研究基坑在分层分块开挖过程中基坑围护结构、混凝土支撑和抗拔桩的力学特性,分析探讨下卧隧道隆起变形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完成后坑底隆起出现2个峰值,与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有关;基坑围护结构弯矩最大出现在基坑的中部,与其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的位置相一致;文中实例支撑的轴力以及下卧隧道的隆起均符合控制要求。文中模拟的数值结果以及分析的变化规律可以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合肥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工程背景,依据岩土工程地质勘查资料,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进行数值分析,结合基坑围护结构-土体-管线三者为一体的统一体系,研究了基坑开挖对临近地下管线变形和受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线的最大水平与竖向位移均发生在基坑中部,且水平位移受基坑开挖的影响较大;沿轴向方向上管线内侧的弯矩从端头到坑角先增大后减小,并在坑角处达到最小值,进入基坑开挖范围之后管线的最大正弯矩发生在距坑角12 m处横截面的内侧.  相似文献   
6.
无取向硅钢是电机铁芯所需要的重要软磁材料。目前,生产过程中主要借助冲裁工艺制备电机铁芯的叠片。冲裁工艺会使得无取向硅钢的切割边缘产生形变,从而导致其织构发生演变,进而影响叠片的磁性能。本文旨在研究无取向硅钢冲裁边缘的塑性形变机制,组织及织构演变机理。为了方便研究,本文首先借助钝化模具制备了在冲裁边缘具备较宽变形区域的圆形样品。随后,沿板材轧制方向和横向在圆形样品的冲裁边缘分别选取了一个观测点,并借助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分析了两个观测点的形变机制,组织和织构演变。研究表明两个观测点的形变机制和组织演变相似。由于形变机制相同,样品冲裁边缘两个观测点的织构演变规律也相似。钝化模具使得样品冲裁边缘明显的分为无弯曲,连续弯曲和整体弯曲三个区域。无弯曲和连续弯曲区域的主要形变机制是位错滑移,这一机制促进了{221}纤维织构的形成。整体弯曲区域主要处于冲裁边缘的端部,该区域的形变机制包括位错滑移和微观剪切带的形成,其中微观剪切带的形成导致该区域的织构由原始{111}纤维织构发生向{110}纤维织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