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调查目的和自然概况为了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摸清我省经济动物资源,研究鸟类在工、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方面的益害关系,并为将来编写甘肃鸟类志提供参考资料,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陇南山区的小陇山林区李子园的鸟类进行了调查。该地的鸟类资源丰富,但过去没有进行过任何调查。1977年8月,1978年9—10月,1979年3—4月、6—8月、11—12月和1980年1—2月,我们先后六次前往该地调查,现将采得的鸟类标本,整理鉴定,写成如下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1986年7-9月在康县阳坝观察采集的鸟类并与1974年同时期、相同范围内所采集观察的鸟类进行对比,作出了群落动态分析和益害评价。十余年来,康县阳坝鸟类总的来说是减少了,引起减少的原因是森林破坏,环境变化和人为的干扰,使消灭害虫和以啮齿动物为食的鸟类减少了20种,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森林,为鸟类创造栖息环境,悬挂巢箱招引益鸟,使鸟类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3.
本文整理了甘肃徽县麻沿地区鸟类80种及亚种,隶属8目25科。在区系成份上属于古北界的31种,占调查区鸟类总数的38.75%;东洋界的25种,占31.25%;其余的24种为两界兼有种,占总数的30%;故该地区属于古北界与东洋界在甘肃的过渡地带。文中根据采集鸟类的食性分析,提出了对该地区鸟类的益害评价,供教学和在制订农、林、牧、副、渔规划时参考。 1983年6月至1984年7月,结合教学先后4次对陇南山地麻沿地区进行调查,采得脊椎动物标本650号。本文仅将该地区鸟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概述人和所有的哺乳动物,在接近大脑的中心部位(前后脑的中间),隐藏着一个小小的灰白色腺体,状如松球,故名松果腺(Pineal gland),也叫松果体(Pineal body)早在公元200年,古希腊的解剖学家Calen氏就记录了它的存在。因此,它的研究史和整个解剖学史、生理学史一样悠久。可是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个器管一直使人迷惑不解。中世  相似文献   
5.
1981—1983年在进行兰州鸟类资源调查和非雀形目鸟类调查时,发现甘肃鸟类新纪录一种,现报道如下: 尖尾滨鹬Podiceps auritus(Linnaeus) 1♂.兰州苏字栋;1982·V·14。衡量度:(重量:克;长度:毫米)。体重20,全长218,嘴峰25,翼长136,尾长60,跗蹠30。  相似文献   
6.
红尾伯劳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校园及其附近红尾伯劳Lanius oristatus isabellinus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文章概括了红尾伯劳在兰州的繁殖期、占区、筑巢、巢材及量度,产卵、孵化、育雏和食性分析,最后论证了红尾伯劳为益鸟,应予以保护。红尾伯劳(Lanius oristatus isabellinus)的繁殖生态方面的研究,在国内除钱燕文、郑作新在1960年和郑光美在1973年有过报道外,至目前甚少。1983年5月、1984年4月初我们先后在西北师院生物园内,发现两对红尾伯劳营巢繁殖,并为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1985年5月又对甘肃省党校校内一巢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补充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主要食虫鸟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等1981年在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期发表的《甘肃鸟类区系研究》,记述了甘肃鸟类500种及亚种,并对这些鸟类在本省的分布、居留情况和区系从属关系等都做了初步报导。此后又经采集调查,稍有增加,截至目前(1983年10月)有508种及亚种。为了适应  相似文献   
8.
9.
1990年在张掖采到甘肃鸟类一新记录,报导如下: 蜂鹰Pernis ptilorhynchus orientalis Taczanowski 1(?).张掖;1990.X. 衡量度(重量:g;长度:mm): 体重700,全长630,嘴蜂24,翅长415,尾长262,跗踱60。形态:雄成鸟(冬羽)额乳白,头顶栗褐,羽轴较深呈黑褐色,白色的羽基明显外露;眼先、眼周被有短而圆呈烟灰褐色的鳞状羽;颊部、髭纹黑色,且贯眼至眼后而变淡;后颈、颈  相似文献   
10.
1977~1985年,先后在甘肃陇南小陇山林区的党川、李子园等地对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到标本300余号,29个种(亚种),隶属于4目,12科,21属。在动物地理界的分布上,两栖纲的8种中,古北界、东洋界的成份各占25%,两界广布种占50%;爬行纲的21种中,东洋界成份占66.66%,古分界成份只占14.28%,两界广布种占19.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